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與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44~1611)字廣野,號玉陽外史,或署名任誕軒,浙江海寧人。明萬曆間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工詩文,擅詞曲。著有《檀弓輯注》、《方言類聚》等書,與《麒麟傳》、《鸚鵡洲》、《靈寶力》、《櫻桃夢》等傳奇,以及《昭君》、《文姬》、《義犬記》等雜劇。
塞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堵住耳朵不聽。《淮南子.主術》:「如此而欲照海內,存萬方,是猶塞耳而聽清濁。」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三.詞曲部.科諢》:「戲文中花面插科,動及淫邪之事……無論雅人塞耳,正士低頭,惟恐惡聲之汙聽。」
慢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曲的變調,通常就原調加長。如木蘭花慢、卜算子慢。
吳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3~1939)字瞿安,號霜厓,江蘇吳縣人。精研詞曲,稱大家。曾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教授。著有《霜厓四劇》、《顧曲麈談》、《詞學通論》等。
螾廬曲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民國王季烈著,四卷。內容分為論度曲、論作曲、論譜曲及餘論,分論作曲要旨、宮調及曲牌等,最後並論及傳奇的源流、詞曲掌故及傳奇作者的事跡考證。
悼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念哀悼死者的哀歌。如:「他作了首悼歌追念亡妻,詞曲動人,聞之鼻酸!」
帶唱帶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面唱歌,一面表演。清.毛奇齡《西河詞話.卷二.詞曲轉變》:「嗣後金作清樂,仿遼時大樂之製,有所謂連廂詞者,則帶唱帶演。」也作「連唱帶演」。
新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新編完成的戲劇。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上.結構》:「吾觀近日之新劇,非新劇也,皆老僧碎補之衲衣,醫士合成之湯藥。」
點鬼之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文章喜歡堆砌古人姓名和典故。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第一》:「能精善用,雖寸長尺短,亦可成名。否則才誇金斗,胸號五車,為文僅稱點鬼之談,著書惟供覆瓿之用,雖多亦奚以為。」
燕樂二十八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唐至宋代年間燕樂所用的宮調。傳統上二十八調分為七宮、七商、七角與七羽。不僅對宮廷燕樂,甚至對詞曲、說唱、戲曲等諸種俗曲均有深厚的影響。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