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作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大明》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1>初載2>,天作之合。在洽之陽3>,在渭之涘4>。 〔注解〕 (1)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2) 初載:此語多解,或指早年,或指初登基時,或指其幼小始有識知之事。 (3) 洽之陽:洽水之北。陽,山之南或水之北。 (4) 渭之涘:渭水之崖。涘,岸邊。
株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一個人的罪,而牽連許多人。像砍伐樹木,根株相連一般。《新唐書.卷二○九.酷吏傳.吉溫傳》:「於是慎矜兄弟皆賜死,株連數十族。」《文明小史》第六回:「宵小工,太守因而解任;貪橫成性,多士復被株連。」也作「株蔓」。
疲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罷於奔命注音︰ㄆ|ˊ ㄩˊ ㄅㄣ ㄇ|ㄥˋ漢語拼音︰pí yú bēn mìng釋義︰即「疲於奔命」。見「疲於奔命」條。 01.《左傳.成公七年》:「爾以慝貪惏事君,而多殺不辜,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源) 02.《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吳於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於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源) 參考詞語︰疲於應命注音︰ㄆ|ˊ ㄩˊ |ㄥˋ ㄇ|ㄥˋ漢語拼音︰pí yú yìng mìng釋義︰即「疲於奔命」。見「疲於奔命」條。 01.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以小方紙細書,揮翰如飛,文不加點,每盈一幅,則命門人傳錄,門人疲於應命。」 參考詞語︰憊於...
黃鐘毀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卻遭到毀壞拋棄。語出《楚辭.屈原.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人高張,賢士無名。」後比喻賢才不被重用。如:「在位者若是親小人,遠賢才,鼠輩猖狂而黃鐘毀棄,怎麼能有所作為呢?」也作「黃鐘長棄」。
忠心耿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忽忽而日度。妄周容而入世兮,內距閉而不開。俟時風之清激兮,愈氛霧其如塺。進雄鳩1>之耿耿2>兮,3>介介4>而蔽5>之。默順風以偃仰兮,尚由由而進之。心懭悢以冤結兮,情舛錯以曼憂。搴薜荔於山野兮,采撚支於中洲。望高丘而歎涕兮,悲吸吸而長懷。孰契契而委棟兮,日晻晻而下頹。 〔注解〕 (1) 雄鳩:鳥名,其狀似鴿,頭小胸凸,灰色有斑紋,尾短翼長。 (2) 耿耿:誠信守節的樣子。 (3) :顛倒是非、中傷別人的人。 (4) 介介:分隔。 (5) 蔽:蒙蔽、壅蔽。
千方百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方百計」的「方」和「計」,指的是方法和計謀,「千」和「百」,則都是用來表很多,所以「千方百計」就是用了很多的方法和計謀。此一成語可見於宋代彭龜年的〈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彭龜年,字子壽,清江人。南宋乾道進士,歷任煥章閣待制、知江陵府,遷湖北安撫使。諡忠肅。在朝言事,善惡是非,辨析甚嚴。他的〈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即是勸諫君王應以古代聖君為榜樣,當朝中小人費盡心機,想盡一切辦法、計謀,想要蒙蔽聖上的時候,不要輕易聽信言。他批評朝中奸佞小人「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皇上無法省察群臣的諫言。「千方百計」這句成語可能出於此,就用來形容費盡心機,想盡一切辦法、計謀。
鐵石心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姿勁質,剛態毅狀,熒欋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 02.《舊唐書.卷九.玄宗本紀》:「以百口百心之諂,蔽兩目兩耳之聰明,苟非鐵腸石心,安得不惑!」 參考詞語︰心腸鐵石注音︰ㄒ|ㄣ ㄔㄤˊ ㄊ|ㄝˇ ㄕˊ漢語拼音︰xīn cháng tiě shí釋義︰猶「鐵石心腸」。見「鐵石心腸」條。 01.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頃之,世衡徙知環州,將行,別龐公,拜且泣曰:『世衡心腸鐵石也,今日為公下淚矣。』」 參考詞語︰鐵心石腸注音︰ㄊ|ㄝˇ ㄒ|ㄣ ㄕˊ ㄔㄤˊ漢語拼音︰tiě xīn shí cháng釋義︰猶「鐵石心腸」。見「鐵石心腸」條。 01.宋.蘇軾〈牡丹記敘〉:「然鹿門子常怪...
安然無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西湖佳話.六橋才迹》:「只可恨奸人聞知他在惠州安然無恙,遂又加譖,直貶他到海外儋耳地方。」
戕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害、殘害。《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今新君信任朱、馮老畜言,戕害自家骨肉。」
體無完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劉禪為驃騎將軍,又將蜀國舊臣,依其地位高低,或任命為朝廷官員,或收為下屬。鄧艾居功自傲,成為鍾會謗他的藉口,鄧艾從此受到司馬昭的猜忌。後來,鄧艾和司馬昭在商量滅吳之策時,意見不同,鍾會、衛瓘、師纂等人乘隙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謀反,於是朝廷下詔逮捕鄧艾父子,派鍾會負責將他們由成都押解至京師受審。這時鍾會麾下有軍隊二十餘萬,遂密謀造反。但司馬昭對鍾會的野心亦早有防備,遂遣軍入蜀討伐鍾會,雙方在蜀宮城內外展開激戰,鍾會被殺,後由監軍衛瓘接管蜀軍。由於衛瓘亦曾參與誣陷鄧艾,怕事跡洩露,於是派人殺鄧艾父子,師纂亦在被殺之列。師纂平日為人,個性急躁,對人苛薄而缺乏恩澤,所以死狀極慘,甚至被折磨得身上的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