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嘗有小吏犯罪,但示語而遣之。錄事1>白曰:「此例當合與杖2>。」象先3>曰:「人情相去不遠,此豈不解吾言?若必須行杖,即當自汝為始。」錄事慚懼而退。象先嘗謂人曰:「天下本自無事,祗是庸人擾之,始為繁耳。但當靜之於源,則亦何憂不簡。」前後為刺史4 >,其政如一,人吏咸懷思之。 〔注解〕 (1) 錄事:職官名。舊時各官署繕寫文件的官員。 (2) 杖:古代的一種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 (3) 象先:陸象先(西元665∼736),字崇賢,陸元方子,唐.蘇州人。歷任戶部尚書等官職,為政尚仁恕。諡文。 (4) 刺史:職官名。古代糾察地方官員之官,後沿稱地方長官。
欲蓋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資治通鑑.卷一九六.唐紀一二.太宗觀十六年》:「陛下臨朝,常以至公為言,退而行之,未免私僻。或畏人知,橫加威怒,欲蓋彌彰,竟有何益!」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yīng釋義︰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01.《舊唐書.卷一七.文宗本紀下》:「我每思觀、開元之時,觀今日之事,往往憤氣填膺耳。」 02.清.俞樾《右臺仙館筆記.卷三.秦娘》:「何物婢子,如此倔強,令人憤氣填膺!」 參考詞語︰激忿填膺注音︰ㄐ| ㄈㄣˋ ㄊ|ㄢˊ |ㄥ漢語拼音︰jī fèn tián yīng釋義︰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01.唐.皇甫湜〈陶母碑〉:「顧其母激忿填膺,寸晷是學。」 參考詞語︰悲憤填膺注音︰ㄅㄟ ㄈㄣˋ ㄊ|ㄢˊ |ㄥ漢語拼音︰bēi fèn tián yīng釋義︰猶「義憤填膺」。見「義憤填膺」條。 01.宋.朱熹〈向伯元書〉其...
所向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資治通鑑.卷一九四.唐紀一○.太宗觀九年》:「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將數百騎救之,竭力奮戰,所向披靡,萬均、萬徹由是得免。」
窮兵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兵極武,百姓空竭,萬民罷弊。當此之時,天下騷然,海內無聊,而孝文之業衰矣!」 02.唐.吳兢《觀政要.卷九.征伐》:「自古以來,窮兵極武,未有不亡者也。」 參考詞語︰黷武窮兵注音︰ㄉㄨˊ ㄨˇ ㄑㄩㄥˊ ㄅ|ㄥ漢語拼音︰dú wǔ qióng bīng釋義︰即「窮兵黷武」。見「窮兵黷武」條。 01.《周書.卷六.武帝紀下》:「史臣曰:『……若使翌日之瘳無爽,經營之志獲申,黷武窮兵,雖見譏於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於前王者歟。」 02.宋.洪邁《容齋三筆.卷一一.漢文帝不用兵》:「予謂孝文之仁德如此,與武帝黷武窮兵為霄壤不侔矣。」 參考詞語︰玩兵黷武注音︰ㄨㄢˊ ㄅ|ㄥ ㄉㄨˊ ㄨˇ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紀念表彰人物或表示美觀的建築物。如:「牌坊」、「忠孝坊」、「節坊」。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二》:「山門內有古坊,曰雲隱寺。」
南柯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人李公佐曾經寫過一篇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相傳在唐德宗元七年九月,東平郡人淳于棼(ㄈㄣˊ)與友人在自家門前的大槐樹下飲酒,他因為喝了太多而醉得不醒人事。被兩個朋友送回家後,恍惚中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被大槐安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廣受人民愛戴,不但享盡了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子女也都有很好的發展和歸宿。後來公主因病過世,於是淳于棼罷去南柯郡太守的職位回到國都。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察覺他心中悶悶不樂,於是要他回家鄉探望親人。淳于棼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竟仍舊睡在東廂房。送他回來的兩個紫衣使者於是大聲呼喚他的名字,他才從夢中清醒過來。醒來後,看到家裡的僕人拿著掃帚在打掃庭院,之前送他回來的兩...
孜孜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唐.吳兢《觀政要.卷二.求諫》:「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黏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
枕戈待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王世《鳴鳳記》第三齣:「上廑宵旰之憂,下混華戎之辨,誠臣子枕戈待旦之時也。」
功虧一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拼音︰yī kuì ér kuī釋義︰猶「功虧一簣」。見「功虧一簣」條。 01.元.貢師泰〈送鄭居之建安序〉:「志之不專,則事或分於外誘,行之不厲,則往往一簣而虧。」 參考詞語︰九仞一簣注音︰ㄐ|ㄡˇ ㄖㄣˋ | ㄎㄨㄟˋ漢語拼音︰jiǔ rèn yī kuì釋義︰猶「功虧一簣」。見「功虧一簣」條。 01.明.張煌言〈上延平王書〉:「倘尋徐福之行蹤,思盧敖之故跡。縱偷安一時,必貽譏千古。即觀史載陳宜中、張世傑兩人褒貶,可為明鑑。九仞一簣,殿下寧不自愛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