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7.51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12~1431)法國愛國女傑。本為農家女,自幼篤信宗教。英法百年戰爭末期,英軍圍奧爾良時,德年僅十七,率領六千義軍,前往救援,十四日而圍解。後戰敗為敵所俘,被誣告施行巫術,由英人判處火刑焚死。西元一九二○年由羅馬天主教教宗追封為「聖女」,後世尊稱她為「聖女德」。
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陳億譯(2004)。普通心理學(Robert J. Sternberg原著)。台北市:雙葉書局。王燦槐(1996)。心理衛生-第一章。2009年7月24日,取自:國立中央大學同步遠距教學網站http://webclass.ncu.edu.tw/~wang024/ch1-3-1-high.htm
一丘之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結果送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好比歷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樣,因為聽信小人而殺害忠大臣,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如果當時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也許今天還是秦朝的天下呢!從古到今的國君都喜愛聽信小人的話,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樣,沒有什麼差別。」楊惲如此借古諷今,實在是太猖狂無禮了!宣帝聽了很生氣,就將楊惲免職。後來「一丘之貉」由此演變而來,用來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諡真際禪師,世稱為「趙州古佛」。 (3) 南泉:釋普願(西元748∼834),唐高僧。精練玄義。元十一年,掛錫池陽南泉山,自建禪齋,足不下南泉三十餘載。有「南泉斬貓」公案留世。 (4) 鎮州:地約在今河北正定縣一帶。後漢時稱鎮州,宋代初期延用,後升為真定府。 (5) 九峰:生卒年不詳。曾受法於延壽禪師。 (6) 延壽:釋延壽,生卒年不詳。棄吏出家,五代時於杭州永明寺,倡導禪淨兼修,發揚「淨土思想」,圓寂後賜號「智覺禪師」。 (7) 渾崙:同「囫圇」、「渾淪」。指整個的,完整的。〔參考資料〕 《朱子語類.卷一二四.陸氏》而今不欲窮理則已,若欲窮理,如何不在讀書講論?今學者有幾個理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沆瀣一襟注音︰ㄏㄤˋ ㄒ|ㄝˋ | ㄐ|ㄣ漢語拼音︰hàng xiè yī jīn釋義︰猶「沆瀣一氣」。見「沆瀣一氣」條。 01.宋.李曾伯〈沁園春.北固臺端〉詞:「沆瀣一襟,風流八詠,秋入詩壇如許清。」 參考詞語︰沆瀣一脈注音︰ㄏㄤˋ ㄒ|ㄝˋ | ㄇㄞˋ漢語拼音︰hàng xiè yī mài釋義︰猶「沆瀣一氣」。見「沆瀣一氣」條。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講學見絀》:「文柄國,湛、聶俱得恩贈加等,湛補諡文簡,聶補諡襄,蓋二公俱徐受業師,在沆瀣一脈宜然。」
膾炙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語拼音︰liú kuài rén kǒu釋義︰猶「膾炙人口」。見「膾炙人口」條。 01.明.王世《曲藻》:「金陵楊狀元慎才情蓋世,所著有《洞天玄記》、《陶情樂府》、《續陶情樂府》,流膾人口,而頗不為當家所許。」  參考詞語︰膾炙一時注音︰ㄎㄨㄞˋ ㄓˋ | ㄕˊ漢語拼音︰kuài zhì yī shí釋義︰猶「膾炙人口」。見「膾炙人口」條。 01.明.毛以燧〈曲律跋〉:「先生(王驥德)作有《題紅記》,及《男后》、《離魂》、《救友》、《雙環》、《招魂》諸劇,膾炙一時。」 
老驥伏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王世《藝苑卮言》卷三:「王處仲賞詠『老驥伏櫪』之語,至以如意擊唾壺為節,唾壺盡缺。即玄德悲髀肉生意也。」
模稜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王世《嘉靖以來首輔傳》卷七:「近年以來,紀綱不肅,法度不行。上下務為姑息,百事悉從委徇,以模稜兩可為調停,以委曲遷就為善處。」
曇花一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舍利弗1>:「如是妙法2>,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鉢華3>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注解〕 (1) 舍利弗: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釋迦牟尼之弟子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 (2) 妙法:精微深奧的佛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