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介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絲不苟」之典源,提供參考。 ※《周禮.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施十有1>二教焉:一曰以祀禮2>教敬,則民不苟3>;二曰以陽禮教讓,則民不爭;三曰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四曰以樂禮教和,則民不乖;五曰以儀辨等,則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則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則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則民不怠;九曰以度教節,則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十有一曰以賢制爵,則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注解〕 (1) 有:同「又」,音|ㄡˋ。 (2) 祀禮:祭祀的典禮。 (3) 不苟:不輕忽、不草率。
東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周時代對山東地區一些少數民族或邦國的通稱。《文選.揚雄.長楊賦》:「其後熏鬻作虐,東夷橫畔。」《文選.王襃.四子講德論》:「昔文王應九尾狐而東夷歸周。」
棄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外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職官名。職掌記錄王者下達於京畿外的命令,並掌理四方邦國志書,三皇五帝的典籍。
禍稔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禍起蕭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
分崩蕩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分崩離析」這句成語從原文中摘出,就用來形容國家或集團的分裂瓦解。
出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心出力。唐.周曇〈前漢門詩.周苛紀信〉:「後來邦國論心義,誰是君王出熱人?」《水滸傳》第二六回:「何九叔道:『小人到處只是出熱,娘子和乾娘自穩便。』」
六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王、公、侯、伯、子、男諸侯於朝聘時所持的六種玉制信符,以別尊卑。《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
鎮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瑞之一,古代帝王所持的玉器,象徵安定天下四方。《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以玉做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漢.鄭玄.注:「鎮圭者,蓋以四鎮之山為瑑飾,圭長尺有二寸。」也稱為「瑱圭」。
躬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祥玉,乃六瑞之一。為伯爵朝見天子時所執的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