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兩河流域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亞文明,是西亞最早的古文明。其三千年的歷史上,有四個民族國家值得矚目。依照年代排序,依序是:蘇美城邦國家(西元前三四○○年~)、阿卡德王國(西元前二三五○年~)、巴比倫王國(西元前一八九四年~)、亞述帝國(西元前一二四四年~)。新巴比倫王國(西元前六二五年~)雖然繼承了巴比倫王國,但指統治了短暫時間就宣告結束。(註二)蘇美人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邦國家、發明了文字,為兩河文明的奠基者;閃語系的游牧民族阿卡德人則與蘇美文明同時發展,最後征服了...
改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4 台灣1.2.5 新加坡1.3 體罰未成年人1.3.1 古中國2 各國現狀及態度2.1 英聯邦國家2.2 中華人民共和國2.3 香港2.4 新加坡2.5 韓國(南朝鮮)2.6 日本2.7 台灣3 體罰做為刑罰的爭議4 體罰未成年人的爭議4.1 反對體罰的理由4.2 支持體罰的理由4.3 國際不打小孩日5 外在連結 體罰的類型教育活動本身是一種權力的運作,艾齊尼(Amitai Etzioni)以權力的強制性程度來分類,計有規範型(normative)、利酬型(remunerative)和強制型(coercive)權...
喪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關喪事的禮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紅樓夢》第一三回:「戴權會意,因笑道:『想是為喪禮上風光些。』」
傾城傾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瞻卬》有「哲婦傾城」這樣的句子,意思是「婦人多謀深慮乃亂國」,此處「傾城」,便是「傾覆邦國」義。後來「傾國傾城」的成語,語意轉變,專以形容女子的美艷。
澤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湖遍布的國家、地區。《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唐.李嘉祐〈留別毘陵諸公〉詩:「淒涼辭澤國,離亂到鄉山。」
若喪考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喪考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舜典》記載了堯治理政事謹慎謙讓,通達事理;考察天時以制定百官職守,因此政治昭明,各邦國間和睦親切,人民也歡樂和諧。後來四方的諸侯長推薦舜的美德,經過堯一段時間的考察,舜都能把各種職務辦理得有條不紊,於是堯決定讓舜繼承帝位。就在舜攝政輔佐了堯二十八年時,堯逝世了,天下人民如同死去父母一樣的悲痛。有三年之久的時間,全國上下都斷絕了樂聲,瀰漫著哀淒的氣氛。「如喪考妣」是直接摘自典源的成語,用來比喻悲痛至極。
西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背景2 人種3 產業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背景蒙古高原的西南方向,玉門關以西的一大片地方,中國歷史上稱之為「西域」,有山脈、盆地、沙漠和綠洲,人民從事農業,餵養牲畜,並建有城郭。綠洲中的城邦國家規模有限,以龜茲為例,龜茲號為大國,人口只有八萬。有些國家,土地不適耕種,人民牧養畜生,逐水草而居,也有到別的國家,替別人種田。 人種西域地區的人種較為複雜。大概來說,北方多與匈奴相同,南方則大多屬於羌人,而西方則有「塞種」。史書上說烏孫人深深凹陷的眼眶,青色或藍色的眼珠,鬍鬚捲曲又濃密,可能就是塞種的特徵。烏孫之外,不...
釁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禍起蕭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
蕭牆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們兩人輔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國的人民,邦國分裂瓦解,無法保全,反而要在國內動兵征伐。我怕季氏的憂患,不是遠在顓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後來「禍起蕭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禍亂發生於內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