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2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頭舌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莖短,幾近叢生,羽片基部鈍狀,羽片頂端尖,根莖鱗片約10mm寬,葉橢圓形,20~30cm寬,鱗片直、硬,邊緣反捲。

平滑孔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薄葉片形,大型片形群體之間則可能互相層疊或呈迴旋狀排列。珊瑚石直徑為5~8 mm,肋片直而厚,通常不具齒突,其走向與群體邊緣垂直。隔片與中柱彎曲,排列略呈螺旋狀。生活群體呈深褐或黃褐色,隔片與肋片頂端則顏色淺。
齒裔綿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寬大於長,有許多乳突狀突起,表面具許多顆粒狀小疣,中央(胃區)具有一對較大的瘤;額角呈三叉狀,中央額齒較相鄰的側額齒為短;側額齒呈三角形,末端較鈍;上(前)半部側緣具5-6個尖具顆粒的齒。大螯及所有步足皆具有許多的顆粒堆疊形成的瘤。第四腹節中央具兩個明顯的小疣。活體主要呈現斑駁的紅棕及乳白色,大螯末端,第二及第三步足腕節的後1/ 3處為乳白色。全世界目前紀錄最大個體頭胸甲長可達21.5 mm,寬可達24.5 mm。
紅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8.5-12公釐。頭黑、前胸領區、側緣、後緣黃或紅色,胝區與盤區黑色;中胸小盾片黑色。前翅爪片、膜區黑色,唯基部與端部色淺(灰色)。前翅革質區紅色,中央有1個黑色大圓斑,端部黑斑小,靠近膜區。腹部腹面黑褐色。
絲齒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貼生,表面突起間有密集的絨毛,80-150微米厚(不含表面突起)。子實層表面奶油色,暖黃色或象牙黃,最初顆粒狀之後成齒狀至針齒狀,鮮少裂痕; 邊緣漸薄,較淡,蛛網狀。表面突起相當擁擠,每公釐4-7個,鑽形,頂端鈍,老時蠟質,100-600 (-800) × 100微米。菌絲單系; 菌絲含扣子體。菌絲層均一,由髓層處成,結構相當鬆散;菌絲有點垂直,分枝豐富,明顯,2.5-4.5微米寬,壁0.4-0.8微米厚。子實層結構相當緻密,菌䯝有著緊實且垂直排列的菌絲,充滿黃褐色的分泌物質。囊狀體體有兩種:(1)有隔囊狀體數多,多集中在表面突起的區域,其他地方則稀疏分佈,突出,含0-5個隔,3...
毛足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胸甲橫長橢圓形,表面隆起光滑,分區可辨,額緣稍窄,鈍切形,分兩葉。前側緣分4 葉,前兩葉低平,界線不清,第三、四葉鈍齒狀,兩螯不等稱,表面光滑,腕節內末角呈雙鈍齒形,整體背面茶色,螯足指節黑色。
孔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呈表覆形、葉片形或近似團塊形,於海流強勁的海域群體常會增厚,大型片狀群體之間則可能互相層疊或呈環狀排列。珊瑚石形態變異大,通常為橢圓形,葉片形群體的珊瑚石較小而薄,亞團塊形的珊瑚孔則較大而厚。肋片直而厚,具有大的齒突,其走向與群體邊緣垂直。觸手通常於夜間伸展,伸展時整個群體表面佈滿細小的觸手,不易辨識個別珊瑚蟲。生活群體呈淡褐、紅或綠色。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時崔沆為主考官,錄取了崔瀣,人們因此笑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見宋.錢易《南部新書戊》。比喻氣味相投,後多用於貶義。《孽海花》第三四回:「皓冬的敏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氣。」
風聲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於是玄與琰、伊等以精八千涉渡肥水。石軍距張蚝,小退。玄、琰仍進,決戰肥水南。堅1>中流矢,臨陣斬融2>。堅眾奔潰,自相蹈藉3>投水死者不可勝計4>,肥水為之不流。餘眾棄甲宵遁5>,聞風聲鶴唳6>,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7>,重8>以飢凍,死者十七八。獲堅乘輿雲母車,儀服、器械、軍資、珍寶山積,牛、馬、驢、騾、駱駝十萬餘。 〔注解〕 (1) 堅︰苻堅(西元338∼385),字永固,氐族。任用王猛,修明國政,為五胡中最強盛的國家。猛卒,大舉侵晉,與謝玄等戰於淝水,大敗而還,後為姚萇所殺。 (2) 融:苻融。苻堅之弟。生卒年不詳。 (3) 蹈藉:踐踏。 (4)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物體尖的末端。《文選.左思.吳都賦》:「鉤爪鋸牙,自成鋒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