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2.46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存大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理會緊要的地方。《舊唐書.卷一六二.列傳.王遂》:「遂性狷忿,不存大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其他動物的全身。如:「身體」、「人體」、「體質」、「體力」。
身體的某部分。如:「肢體」、「四體不勤」、「五體投地」。
親身的。如:「體驗」、「體會」、「體察」。
事物的本質形態或主要部分。如:「固體」、「液體」、「主體」、「物體」。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體諒」、「體貼」、「體恤」。
一定的制度、體裁或格式。如:「文體」、「政體」、「體例」、「體制」。
文字書寫的形式。如:「字體」、「草體」、「顏體」。
數學上指立體的形狀。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活著。如:「存在」、「生存」、「存活」。
保留。如:「保存」、「存疑」、「去蕪存菁」、「碩果僅存」。
積聚。如:「積存」、「存款」、「存貨」。
寄放。如:「存放」、「存物箱」。
懷有、含有。如:「存心」、「心存善念」。
大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略、概要。《淮南子.氾論》:「見者可以論未發也,而觀小節可以知大體矣。」
2.大約、大致。《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領南、沙北固往往出鹽,大體如此矣。」
3.心。《孟子.告子上》:「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4.整個局面。《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不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在。《文選.郭璞.遊仙詩七首之二》:「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蹇脩時不存,要之將誰使。」《文選.陶淵明.詠貧士詩》:「量力守故轍,豈不寒與饑;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2.不安全。《文選.司馬相如.上書諫獵》:「卒然遇軼才之獸,駭不存之地。」
狷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情急躁,容易發怒。《舊唐書.卷一六二.王遂傳》:「遂性狷忿,不存大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或驕貴而殞身,或狷忿以乖道。」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