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仁政     
瀏覽人次:4056 收藏人次:2154880
仁德的政治。《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經界始。」《三國演義》第一九回:「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
    
瀏覽人次:14650 收藏人次:6698766
眾人的事情。如:「政事」、「政治」、「從政」。
公家機關的業務。如:「內政」、「財政」、「省政」。
    
瀏覽人次:14399 收藏人次:2856310
1.寬厚、有德性的。如:「仁政」、「仁心仁術」、「仁人君子」。
自怨自艾     
瀏覽人次:50256 收藏人次:707909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後人尊稱為「亞聖」。相傳由他與門人所著《孟子》一書,專門闡述仁義道德的重要,對後世的思想影響很大。在〈萬章〉中,孟子強調古代的君王傳賢不傳子,故有堯禪讓位給舜,舜禪讓位給禹的事蹟。後世的王位傳承雖然改為父死子繼,但是如果不能順應天命,施行仁政,仍然無法長久保有天下。孟子舉商王太甲為例,太甲是太丁之子,成湯之孫,即位後便荒淫無度,因此被宰相伊尹放逐三年,直到他悔過修德,按照仁義做事,伊尹才將他迎接回來。後來原文中的「自怨自艾」成為一句成語,從原義轉用來形容人消極的埋怨自責。
左右逢源     
瀏覽人次:32368 收藏人次:1718903
「左右逢源」原作「左右逢原」。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觀上繼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孟子》一書為弟子輯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見他對孔子理念的傳承,並可得見他完整的思想體系。其中〈離婁〉一篇多論仁政及盡倫希聖之事,典源所從出的這段文字,講述的是為學應有的態度。孟子以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學問,必須用心去體會。若能自得於心,則所學才能深固,應用起知識才能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左右逢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後則泛用於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融。
事半功倍     
瀏覽人次:32169 收藏人次:1133588
語本《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指費力少而收效大。《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倘若我找著這個姑子,託他經手,一定事半功倍。」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31735 收藏人次:1098407
據《孟子.梁惠王下》載,春秋時,鄒國與魯國爭戰,鄒國人民皆不願為國家效死,讓鄒穆公非常的生氣與無奈。孟子告訴他說:「你的人民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當他們遭遇饑荒時,官吏們對朝廷隱瞞災情,任由災民流離失所,餓倒街頭,現在他們當然會用這樣的態度回報。曾子不是曾警惕人說:『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將會同樣的回報在你身上。』若是您從此施行仁政,未來人民一定也會有相對的報答。」後來「出爾反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待你。今則多用以比喻人的言行前後反覆,自相矛盾。
近悅遠來     
瀏覽人次:29463 收藏人次:2057732
德澤廣被,使境內的人心悅誠服,遠方境外的人也都紛紛前來歸附。語本《論語.子路》[例]推行仁政,才能近悅遠來。
赤子之心     
瀏覽人次:19464 收藏人次:685220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門人,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傳有《孟子》七篇。他曾經到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擔任齊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說不合王意而不見用。他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論說,以期說服諸侯,停止武力兼併。晚年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典源所錄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修養良好的人,不會失去他做赤子時的一片純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小心翼翼     
瀏覽人次:19122 收藏人次:3709884
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3) 昭事:以明德事奉上帝。
(4) 聿懷多福:得到了許多的福祿。聿,音ㄩˋ,發語詞,無義。
(5) 厥德:德行。厥,語助詞,無義。
(6) 回:邪也。
(7) 方國:四方諸侯之國。 ◎2《詩經.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