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2.0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仕女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宮廷舞劇名。是柬普寨宮廷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種宮廷舞劇。其表演者都是統治者的后妃,正統上,每逢新王登基都會組織新舞團,由國王所指定的夫人來領導。仕女們依其體型而被訓練專為某個角色,可區分為男性、女性、猴子或怪獸四類角色。傳統上,男人不被允許跟女人一起出現,唯有扮演遁世者和丑角者例外。舞者在地面上移動的舞跡,偏向於圓形及線型;而手姿就像大多數東南亞系的舞蹈一樣,是抽象式或啞劇式的,不像印度的手印(Mudras,手姿語言)含有特定意義。宮廷仕女舞在柬普寨以外被稱為柬普寨皇家芭蕾,它的劇目在1990年代有六十支羅蹦(robom,純舞蹈作品)、四十支羅恩(roeung,舞劇)。在舞劇中,當表演區外舞台的女...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踐踏。如:「赴湯蹈火」、「重蹈覆轍」。
遵循、實行。如:「循規蹈矩」。
頓腳、跳動。如:「手舞足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男」相對的性別。如:「女人」、「女性」、「婦女」、「才女」、「男女平等」、「女大不中留」。
女兒。如:「女婿」、「小女」、「長女」、「生兒育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官、任職。如:「出仕」、「仕途」、「學而優則仕」。
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朝拜的儀節。《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傳》:「元祐元年復得疾,詔朝會再拜,勿舞蹈。」《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2.一種藝術形式。為人體配合音樂或節奏所作的各種動作。以有韻律的動作表達人內心的思想情感,並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
仕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宦人家的女子。元.石君寶《曲江池》第一折:「你看那王孫蹴踘,仕女鞦韆。」
2.以古代貴族婦女或美女為題材的國畫。也作「士女」。
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女舞(Onna Mai)為日本舞樂用語;與男舞〔見男舞〕為相對語彙。在同一支舞蹈中演出的舞者有男舞和女舞之區別者,如蹲姿(稱落居Otchii),說明女舞者的是雙腿彎曲低蹲幾近坐下之姿勢,男舞者之蹲姿則是雙足開立的之一般蹲姿。可惜多數舞譜皆已遺失,無從察考原貌。另於奈良時代(708-782)成立雅樂寮,集合全國擅長歌舞之女子,在國家接待外賓中表演日本歌舞或外國傳入之樂舞等。該類女舞者稱為內教房之女樂者(妓女舞成立的前身)。平安時代(782-1190)承和十一年(844)的記錄中可見到如下記載:『經常跳《皇帝破陣樂》(Oudai Hajinraku)之女舞者命婦石川色子,主要跳左舞之《...
演劇博物館編《演劇百科大事典.第一卷》1960、吉原健一郎等編《江戶東京年表》1993、倉橋健等編《演劇.舞踊百科》1983。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