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97.9155 ms
共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他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三人稱的多數,指自己和對方以外的若干人。如:「他們喜歡結伴去逛街、看電影。」
|
他們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們兩個人。如:「聽說他們倆又分手了。」
|
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三人稱代詞,指你、我以外的第三人。如:「他們」、「你我他」。
|
相濡以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泉水乾涸,魚兒以口沫互相潤溼。比喻人們在困境中,互相以微力救助。語出《莊子.大宗師》。[例]他們兩人感情深厚,並曾共同度過一段相濡以沫的艱苦日子。
|
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攪拌、混合。如:「拌和」、「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志同道合,氣味相投。多用於貶義。[例]他們兩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鎮上的人總是避而遠之。
|
胼手胝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掌腳底的皮膚磨出了繭。形容極為辛勞。如:「他們胼手胝足開墾出這一大片土地。」宋.葉適〈謝除寶謨閣直學士提舉鳳翔府上清大平宮表〉:「臣力耕朽壤,勤鑿枯泉,空有胼手胝足之勞,曾無曝背食芹之獻。」
|
患得患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為他們只注重名利,沒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如果擔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話,為了繼續保有它,他們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這就是說,如果君主身邊的人品德不好的話,他們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影響朝政,蒙蔽視聽,進而使國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這種人是絕對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說明小人對名利得失的憂慮。後來「患得患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
模稜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