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0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俗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見識淺陋的人。《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2.鄙俗的人。《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請迴俗士駕,為君謝逋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貴族階級中最低的一級。如:「天子、諸侯、大夫、士」。
四民之一。指讀書人、知識分子。如:「士、農、工、商」。
對人的美稱。如:「志士」、「勇士」、「女士」、「男士」、「各界人士」。
軍階之一,尉級以下。如:「上士」、「中士」、「下士」。
軍人。如:「士兵」、「士氣」、「身先士卒」。
某些技術人員。如:「護士」、「技士」、「助產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平凡的、平庸的。如:「俗士」、「俗人」。唐.白居易〈早春聞提壺鳥因題鄰家〉詩:「欲期明日東鄰醉,變作騰騰一俗夫。」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囉嗦,沒完沒了的樣子。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灤陽消夏錄一》:「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聊齋志異.卷三.雊鵒》:「浴己,飛簷間,梳翎抖羽,尚與王喋喋不休。」也作「喋喋不已」。
大器晚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器晚成」一語出於今本《老子》第四十一章,在這一章中,提到「道」的境界不易知、不易行,所以一般俗士聽到「道」,就大笑起來,就是因為它難以捉摸。為了解釋「道」,老子用「大方」、「大器」、「大音」、「大象」來作比喻。這些都是「道」的象徵。「道」是什麼?它就像最圓融的空間,根本不是人為角度所能衡量;它也像最貴重的器物,需要長時間製作,所以修道之人需要長時間的修練;它也像天籟般的聲音一樣,不是言語或樂器所能表現的;它也可以說是無形,不是人力所能覺察的。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大器晚成」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卓越的人才,往往成就較晚。這是根據後世傳本的《老子》演變而出的一句成語,假如參考新發現的出土文獻,《郭...
識時務者為俊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比喻認清時代潮流者,方可為英雄豪傑。《三國演義》第七六回:「今奉吳侯命,特來勸諭將軍。自古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將軍何不從瑾之言:歸順吳侯,復鎮荊襄。」《東周列國志》第六九回:「夫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權變者為英豪。」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九蒸換凡骨,經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滿南軒。齋居感眾靈,藥術啟妙門。  自懷物外心,豈與俗士論。終期脫印綬,永與天壤存。 昭國裏第聽元老師彈琴  竹林高宇霜露清,朱絲玉徽多故情。  暗識啼烏與別鶴,只緣中有斷腸聲。 野次聽元昌奏橫吹  立馬蓮塘吹橫笛,微風動柳生水波。  北人聽罷淚將落,南朝曲中怨更多。 樓中閱清管  山陽遺韻在,林端橫吹驚。響迥憑高閣,曲怨繞秋城。  淅瀝危葉振,蕭瑟涼氣生。始遇茲管賞,已懷故園情。 寒食  晴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球度閣來。  長歌送落日,緩吹逐殘杯。非關無燭...
實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際施行。漢.應劭《風俗通義.卷四.過譽》:「其俗士大夫本矜好大言,而少實行。」
晚成大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器晚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大器晚成」一語出於今本《老子》第四十一章,在這一章中,提到「道」的境界不易知、不易行,所以一般俗士聽到「道」,就大笑起來,就是因為它難以捉摸。為了解釋「道」,老子用「大方」、「大器」、「大音」、「大象」來作比喻。這些都是「道」的象徵。「道」是什麼?它就像最圓融的空間,根本不是人為角度所能衡量;它也像最貴重的器物,需要長時間製作,所以修道之人需要長時間的修練;它也像天籟般的聲音一樣,不是言語或樂器所能表現的;它也可以說是無形,不是人力所能覺察的。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大器晚成」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卓越的人才,往往成就較晚。這是根據後世傳本的《老子》演變而...
拘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拘泥的樣子。元.吳澄〈送人遊武昌〉詩:「丈夫落落志四海,俗士拘拘守一途。」《紅樓夢》第一回:「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