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7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保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守衛。如:「保衛祖國」。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一:「仲莊有剛勇,善謀略,保衛之功,次瑊之勛也。」
保衛細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葉片表皮上,包圍成氣孔,兩枚為一對的弦月狀特殊表皮細胞,含有葉綠體,能司氣孔的開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防守。如:「保衛」、「防衛」、「自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養護、守衛、不使受損。如:「保護」、「保衛」、「保健」、「保全」。《詩經.大雅.崧高》:「南土是保。」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故事內容   東周春秋時期,有一首流傳於軍中的歌謠,表現了士兵們慷慨從軍;同心對敵的樂觀精神和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這首歌謠分為三節,可以反覆詠唱。其中第一節是這樣的:「誰說沒有衣服?我的戰袍就是你的。國王興兵打仗,快把刀槍修好。我與你共同對付仇敵。」 「同仇」這個詞就來源於上面的歌謠。  公元前623年,衛國的寧俞出使魯國,魯文王設宴招待。席間,文王讓樂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寧俞一聽就知道。這是周天子對諸侯恩賜、褒獎時的宴樂。為此,他在席間不作任何答謝之辭。文王對寧俞在席間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飲完畢後,命人私下詢...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動亂,嵇紹跟著惠帝到蕩陰去平亂,不幸落敗,隨行的官員死傷慘重,餘者或降或逃,只有嵇紹不顧個人生死的保衛著惠帝,但最後仍然中箭身亡,當時他的鮮血濺到了惠帝的龍袍上。亂事平定後,隨從想為惠帝清洗血跡,但惠帝感念著嵇紹的奮勇保衛,而堅持留下血跡。據晉.戴逵〈竹林七賢論〉載,當初嵇紹剛到洛陽時,就曾經有人對王戎說:「昨天在人群中看到嵇紹,他那雄偉挺拔的模樣,就像是野鶴站立在雞群中,顯得非常突出。」後來「鶴立雞群」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的儀表才能超群脫凡。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
摧枯拉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摧枯拉朽」指將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毀,是十分容易的事。此語見於班固的《漢書》。班固認為秦朝滅亡,是因為實行焚書坑儒、箝制思想、燒毀兵器等措施,又集權中央,沒有諸侯可以鞏固保衛疆土。於是在建國初期,記取秦朝教訓,分封韓信、彭越、英布等軍功卓越的人為異姓諸侯王,以鞏固政權,這也是漢朝在沒有領土和缺乏武器的情況下,短短五年之內能夠成就帝業的原因。正所謂,在堅硬的金石上雕刻很難,摧毀虛弱勢力極為容易,是受形勢所影響。後來「摧枯拉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極容易做到,毫不費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海綿組織。(註2)4. 水孔:葉片邊緣有一些被稱為水孔的小孔,能將植物體內過多的水分排出。水孔沒有保衛細胞,因此不容易關閉。夏天的清晨,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一些植物葉子上有許多小水珠,這些水珠就是從水孔排出的。(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葉子英文關鍵字: leafage 參考書目註1: 新編生物學,劉又彰等合著,永大書局有限公司,1996。註2:植物百科一本通,幼福編輯部,幼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初版。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也增強了信心,高高興興的回到軍營去了。那時候,桓衝在荊州聽到形勢危急,專門撥出三千名精兵到建康來保衛京城。謝安對派來的將士說:“我這兒已經安排好了。你們還是回去加強西面的防守吧!”將士回到荊州告訴桓衝,桓衝很擔心。他對將士說:“謝公的氣度確實叫人欽佩,但是不懂得打仗。眼看敵人就要到了,他還那樣悠閑自在:兵力那麼少,又派一些沒經驗的年青人去指揮。我看我們準要遭難了。”謝安派出的將領胡彬,率領水軍沿著淮河向壽陽進發。在路上,他得知壽陽已經被前秦的前鋒苻融攻破。胡彬只好退到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紮下營來,等待謝石、謝玄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