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04 ms
共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偏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與事實、願望或客觀情況相反。如:「本以為這次一定能相見,偏偏臨時又有工作。」《文明小史》第二○回:「偏偏你們要走了,我的事又無指望了。」
2.單單、只有。如:「每個人都收到了禮物,偏偏就我沒有。」《文明小史》第一回:「不上半年,偏偏出了這個缺,題本上去,又蒙聖上洪恩,著他補授。」
|
頸偏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縣不說「頸偏偏」,說成「頸偏偏仔(音giang31 pien24 pien24 e31四)」。形容態度驕傲無禮,桀驁不受教的樣子。例:動啊著頸偏偏(仔)个人,最﹝盡﹞得人惱。(動不動就桀驁不受教的人,最討人厭。)
|
偏偏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與要求相反。
|
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出乎意外,或與本願相違背的。如:「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
|
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偏、偏偏。如:「我就不信我做不來。」
|
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我得了這一封信,似乎還差強人意,誰知偏偏把他丟了,你說可恨不可恨呢?」
|
偃旗息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放倒旌旗,停敲戰鼓,肅靜無聲,不露行蹤。《三國志.卷三六.蜀書.趙雲傳》南朝宋.裴松之.注:「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後用以比喻事情中止,不再進行。《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年正想得個京察,簡放道府出來,偏偏遇著匪亂,就此偃旗息鼓的攜眷出京。」也作「掩旗息鼓」、「偃旗臥鼓」、「臥鼓偃旗」、「臥旗息鼓」。
|
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偏偏。《樂府詩集.卷三八.相和歌辭十三.古辭.孤兒行》:「孤子遇生,命獨當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
|
姍姍來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大意是:帳幕中的人影是不是你呢?我站在這裡看著你,你為什麼偏偏來得這麼慢呢!」後來「姍姍來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女子遲步緩來的樣子;亦用來形容人或事物不依時出現,害人苦等。
|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三回:「偏偏連日大雨不止,鬧得招商局碼頭,泥深沒踝。只這一下子,便鬧到怨聲載道。以後招商船也不肯裝運了,這才罷休。」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