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內在動機     
瀏覽人次:3948 收藏人次:226076
  內在動機指個體內發的動機;個體在某種活動過程中獲得滿足與喜悅感後,這種喜悅與滿足感會促使個體繼續或加強此種活動進行的內在動力,例如當個人解數學題時,發現出解題的方式,因會解題而產生滿意和喜悅感,將更具有促使他繼續解數學題的動力。內在動機是內發的,不是外誘的。
  布魯納(J.S. Bruner)在教學理論中特別強調內在動機對教學及學習的影響;他認為內在動機包括好奇心、成就動機、認同感及互惠感。
1.好奇心:是個人一種心理滿足的感覺,是內在動機的原型。因此教師教學時應設計活潑而新奇課程,以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2.成就動機:是與外界互動時,個人內在所具有的適切感、能力、才幹...
外在動機的定義個體參加某一休閒活動是受到外來力量(金錢、名利、地位、獎盃等)的影響,當這些外在報酬消失時,個人參與該休閒活動的行為,便會消弱或停止 內在動機的定義個體在沒有接受外在任何報酬情況下,持續參與在一個活動中,而個體投入在活動中的樂趣與快樂,本身就是一種內在的動因。內在動機也可以說是個體在執行一項活動中,活動本身以及參與過程中的愉悅與滿足感(Deci,1975;Deci & Ryan,1985)。
    
瀏覽人次:18666 收藏人次:10177078
居於、處於。如:「在職」、「在任」、「在位」。
存、存活。如:「健在」、「青山長在」、「精神永在」。
依靠、決定。如:「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副詞。表示動作正進行中。如:「正在」、「我在聽音樂。」、「奶奶在看電視。」
介詞。放在時間、處所、範圍的前面:A>表示時間。如:「他喜歡在晚上看書。」B>表示處所。如:「老師在黑板寫字。」C>表範圍。如:「在心理學方面,他是個專家。」
與「所」連用,表示強調。如:「在所不惜」、「在所不辭」、「在所難免」。
    
瀏覽人次:15675 收藏人次:4466634
裡面的。與「外」相對。如:「內部」、「內科」、「室內」、「內衣」、「國內」、「內在美」。
隱藏的、暗中的。如:「內情」、「內定」。
稱自己的妻子或妻方的親屬。如:「內人」、「內兄」、「內親」、「內姪」、「賢內助」。
    
瀏覽人次:14182 收藏人次:12898789
時宜、際會。如:「機會」、「趁機」、「良機」、「隨機應變」。
靈巧。如:「機靈」、「機巧」、「機警」、「機智」。
器械。如:「機器」、「電機」、「打字機」。
飛機的簡稱。如:「機場」、「客機」、「戰鬥機」、「轟炸機」。
祕密的、重要的。如:「機密」、「機要」。
事情發生、變化的原由。如:「動機」。
    
瀏覽人次:12137 收藏人次:353679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動機     
瀏覽人次:4229 收藏人次:365904
因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所引發個體從事某種行為的驅力。
內在     
瀏覽人次:2119 收藏人次:0
隱於事物內部的實質內涵。如:「人不能光憑外表,內在也要充實。」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140482 收藏人次:3901751
一、 前言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由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組織激勵(motivation)時應用最廣泛的理論。二、理論內容個人是一個統一的、有組織的個體,個人的絕大多數慾望和衝動是相互關聯的。驅使人類的是若干始終不變的、遺傳的、本能的需要,這些需要不僅僅是生理的,還有心理的,他們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東西,文化不能扼殺它們,只能抑制它們。人類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由低級的需要開始,逐級向上發展到高級層次的需要。 當一組需要得到滿足時,這組需要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基本需要的特性定義為:...
增強理論     
瀏覽人次:27976 收藏人次:570519
及開關)增加。 內在增強物和外在增強物內在增強物(intrinsic reinforcer):指因為內在動機,而心存喜悅自發性的從事的某行為。外在增強物(extrinsic reinforcer):指為了使行為者去做某項事情而另外給予的事物(如鼓勵或獎賞)。 懲罰(punishment)與消弱兩者均為消除成員某些行為表現的一種做法。 懲罰物(punisher)和懲罰(punishment)對行為者施予其所厭惡的刺激,或剝奪行為者所喜愛或有力的刺激,以弱化其行為。1.呈現型懲罰(presentation punishmen...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