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刑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拘束犯人、逼問口供或執行刑罰的器具。如手銬、腳鐐、笞杖、夾棍、絞架等。《老殘遊記》第一七回:「你上他這手銬腳鐐是甚麼意思?難道怕他越獄走了嗎?這是制強盜的刑具,你就隨便施於良民,天理何存?良心安在?」《文明小史》第一○回:「傅知府無可如何,也顧不得上司責問,只得將一干人鬆去刑具,眼巴巴看著領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器物。如:「工具」、「文具」、「家具」、「道具」、「玩具」。
備有。如:「具備」、「具有」、「獨具慧眼」、「稍具知名度」。
具體:A>大體完備。如:「具體而微」。B>實體存在的。與「抽象」相對。如:「你再想想看,有沒有更具體一點的辦法。」
陳述、列舉。如:「知名不具」、「條具風俗之弊」。
才能。如:「才具」、「將相之具」。
量詞。用於計算器物、屍體等的單位。如:「兩具屍體」、「棺材一具」、「三具電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式處罰罪犯方法的總稱。如:「刑法」、「刑罰」、「死刑」、「酷刑」。
桎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腳鐐手銬。為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主要用來拘繫犯人。《後漢書.卷四一.鍾離意傳》:「意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剋期俱至,無或違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既籓籬之已觸,總桎梏而自甘。」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秉鉞:拿菑j斧。鉞,音ㄩㄝˋ,一種形狀似斧的武器,但較斧大,多用作禮仗,以象徵帝王的權威,也用為刑具。 (22) 中陳而立:站在中陣。陳,同「陣」。 (23) 左軍:古代軍陣編制,分左、中、右三陣。左軍指左陣之兵。 (24) 旟:音ㄩˊ,古代指揮軍隊前進的旗子,畫有鳥振翅疾飛的圖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古代的一種刑具。《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蒼坐法當斬,解衣伏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東周戰國.燕丹〈與傅麴武書〉:「故有刎喉不顧,據鼎不避者,斯豈樂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重罪輕繫:重罪輕判。 (5) 鞠:同「鞫」,審問。 (6) 「為死罪解脫」:漢制,為囚犯私解刑具者,與其同罪。義縱將探監者視為欲脫囚罪,故全判死罪。 (7) 報殺:論處死刑。 (8) 猾民:奸刁的人。
布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安排。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布置物類,撮題近意,故小券短書,號為疏也。」《老殘遊記》第一五回:「雖然收管,卻未上刑具,不過監裡的一間空屋,聽他自己去布置罷了。」也作「佈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的刑具。枷械的統稱。《說文解字.木部》:「校,木囚也。」《資治通鑑.卷二六九.後梁紀四.均王乾化三年》:「庚辰,晉王發幽州,劉仁恭父子皆荷校於露布之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