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9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上精神分析論者認為,前意識是介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一個意識層次。為英文preconscious的意譯。前意識的經驗目前不在意識之中,但可以被觸接提取至意識層次。其與潛意識的最大差別在:潛意識中積存的經驗,人無法記憶;而前意識中的經驗是可以記憶。在作精神分析時,把個人潛意識中的經驗喚回到意識層次,中間必須經過前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道理。如:「知識」、「常識」。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見解、見聞。如:「見識」、「才識」、「膽識」。
思想、內在思維。如:「意識」。
朋友。如:「舊識」。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博聞強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情態。如:「睡意」、「醉意」。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先的。與「後」相對。如:「前面」、「屋前」、「床前」、「史無前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過去的、往日的。如:「以前」、「從前」、「前夫」、「前天」、「前些日子」。
進行。如:「前進」、「勇往直前」。
未來的。如:「前途」、「前知」、「前程似錦」。
已卸任的。如:「前總統」、「前局長」。
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決定自己要如何回應這個人。因此,意識的監視和控制功能有助於個體免於危險或達成目標。 意識的層面1.前意識(preconcious)意指儲存在長期記憶裡的訊息,平時不會被個體察覺[註四],處於一種準備狀態,若遇到適當的提取線索出現時,就會浮現在意識層面。2.潛意識(unconscious)意指平常隱藏在個體內心深處,連自己都無法察覺的訊息,包括慾望、衝動、負面經驗和創傷記憶等等.而一旦這些訊息浮現在意識層面時,個體會感到焦慮不安[註五]。 註釋[註一] Richard J. Gerrig with Philip G. Z...
佛洛依德(Freud)意識三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洛依德對於心智組織與人格結構提出「冰山理論」,根據假設將意識劃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意識層是指海面上可見的冰山,而前意識層相當於漲退潮時落差之間的冰山層,潛意識層則是位於海底深不見底的深層區域,是占據整體人格最大部份。其中,潛意識相對於意識及前意識,呈現具有兩種對立關係的意識層次。 意識層次分類(1)意識:「自我」存在之處1.意識包含個體在當下隨時均...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邏輯迥異。弗氏在其夢的解析一書,發展最初的心理拓樸學,論證潛意識之存在,並描述如何與聞潛意識之法。前意識(the preconscious)則視為存於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思緒層,欲探求之不難。弗氏認為啟蒙時代|啟蒙理念、實證論、與理性論之完備,可藉由理解、轉化、與掌控潛意識而得,而非予以否認或壓抑。 性心理發展 佛洛伊德相信個體原慾的發展,如昇華 (心理學)|昇華(sublimation)概念所示,為不斷轉換客體。人生來即屬「多相變態」(polymorphously perverse),任何客體都可能成為快感之源。隨不...
下意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心理學上精神分析論者指被壓抑的潛意識在回升到意識境界時,中間所經過的階段稱為「下意識」。§英subconscious  △前意識
認知行為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的刺激與要求。3.自動化思考:較不易覺察,但是又不像信念或基模那麼根深蒂固,很像Freud所說的「前意識」或是Ellis的「自我陳述」。Beck的認知治療強調個體之所以有心理困擾問題,是由於理智運作時的系統性謬誤。情緒困擾的二大主因是:1.干擾個體情緒的負向自動化思考,進而造成後續更多負向思考的惡性循環。2.根據底下各項系統性的邏輯謬誤而形成扭曲的真實(即認知性扭曲):(1)任意的推斷:從不完整的、錯誤的或無關的證據資料做出推論的結論。(2)過度類化:從某一個特殊的負向事件類推到其他事件亦然。(3)選擇性的抽象化、以偏...
概念重建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注不同性別、種族、社會經濟階層對學校之是再生產的影響。(3)重視經驗的行動,而不是課程。(4)強調前意識過程,把精神分析學派的學說引入課程。(5)從文學、藝術以及現象學、存在主義、批判理論中吸取觀點,而不只是從哲學中衍生出觀點。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概念重建取向英文關鍵字:Reconceptualist Approach 參考資料施良方著。課程理論,1999年初版,頁259-260,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