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9.54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博學於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學於文」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亭林(炎武)所提倡的一個為學要旨;主張讀書人為學應深入且廣泛地研讀經籍,探討現實生活中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成為一個知識淵博,又有實踐能力的通達士人,而不應該只是空泛地探究所謂「性」、「心」、「理」、「氣」等玄冥哲思。
  顧炎武這個觀點是對宋明理學派的批判與糾正;顧氏鑑於理學末流趨於空疏,廢棄經籍,專憑智巧構築一些虛玄的觀念,不僅不切實際,甚至有離經叛道、違反道德之處,因而追溯儒家源始-孔孟思想,以孔孟的論點來批判理學的流弊。顧氏指出:孔子講學極少論及「性」、「天」、「命」等問題,而強調實際的知識和具體的德行,勉勵學生要「博學於文」、「好古敏求」。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詞: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G>向。如:「求助於人」、「問道於盲」。>到、至。如:「聲聞於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寬廣、眾多。如:「廣博」、「博愛」、「地大物博」。
比喻見識廣大。如:「淵博」、「博聞」、「博古通今」、「博學多才」。
換、獲取。如:「博取同情」、「博君一笑」、「博得美人心」。
以財物作注爭輸贏。如:「賭博」、「博局」。
博士:學位的最高一級,在碩士之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博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廣泛的學習。《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博文約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博的研習典籍,並依禮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語本《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