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取利     
瀏覽人次:239 收藏人次:0
取利益。《三國演義》第十四回:「使我兩人自相吞併,彼卻於中取利。」《紅樓夢》第五十六回:「餘者任憑你們採取了去取利,年終算帳。」
昧心取利     
瀏覽人次:227 收藏人次:0
違背良心,圖取利益。《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那衛朝奉平素是個極刻剝的人,初到南京時,只是一個小小解鋪,他卻有百般的昧心取利之法。」
    
瀏覽人次:16286 收藏人次:4390313
拿。如:「取款」、「收取」、「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選擇所需。如:「選取」、「錄取」、「取景」、「取道」、「取名」、「就地取材」。
尋求。如:「取暖」、「取笑」、「自取滅亡」、「飲酒取樂」。
接受。如:「吸取」、「聽取」、「分文不取」。
得到。如:「取信於人」。
    
瀏覽人次:15639 收藏人次:314294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瀏覽人次:32393 收藏人次:1546066
1.賣。《莊子.逍遙遊》:「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賣官鬻爵,取利下盡錙銖。」
青黃不接     
瀏覽人次:25008 收藏人次:978716
北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相,推行名為「青苗法」,俗稱「青苗錢」的財政新政。政府在每年農家經濟拮据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正月貸而夏還,五月貸而秋還,還本時納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貸剝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歐陽修上書反對新法,認為此法是向人民放債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陳施行青苗錢不當的地方,他認為:「夏季的糧食錢在春天發放,剛好是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的時候,雖然不是每一戶人家都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亦用來比喻有...
揩油     
瀏覽人次:12994 收藏人次:363797
以非法的手段謀取利益或占人便宜。如:「他常報假帳,揩油圖利。」也作「撇油兒」。
混水摸魚     
瀏覽人次:11930 收藏人次:566678
在混濁的水中撈魚。比喻趁混亂的時機謀取不正當的利益或指工作不認真。如:「他常在上班時間混水摸魚,結果被老闆開除了。」也作「渾水摸魚」。
趁火打劫     
瀏覽人次:10590 收藏人次:692337
趁人之危,從中取利。《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也作「趁火搶劫」、「趁鬨打劫」。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9664 收藏人次:857795
利用時機,獲取利益。如:「我們做事要務本踏實,不可投機取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