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9.63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文舊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古文所寫的典籍,有別於今文。《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脩,皆古文舊書。」
古文舊書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文舊書考]4卷,日本島田翰著。島田翰,字彥楨,日本武藏大埼人。父島田重禮,號篁村,漢學家,故彥楨幼承庭訓,沈浸漢學,尤喜研究書冊裝潢、版刻源流之學。長從竹添光鴻遊,其學益進,年20,得校書於內閣文庫,盡讀中祕所藏,歸而詳記其源流,考其同異,起自明治32年(1899),至36年完成,乃經5年。成[古文舊書考]。光緒33年(1907)陸氏皕宋樓藏書,以100,000圓為日本岩崎氏購去,成立「靜嘉堂文庫」,即為島田翰居中介紹。又作[皕宋樓藏書源流考]以誌其事。
  [古文舊書考]凡4卷,後附明周弘祖[古今書刻]上編。卷1為[舊鈔本考],收書15種;卷2[宋槧本考],收書14種;卷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信。如:「家書」、「書信」。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老的、過時的、經過長久時間的。如:「舊式」、「舊習慣」。
從前的。如:「舊日」、「舊交」。
用過一段時間的。如:「舊車」、「舊衣服」。
以前所熟識的人、事、物。如:「念舊」、「懷舊」、「憶舊」、「親朋故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且久遠的時代、事物。與「今」相對。如:「古今中外」、「貴古賤今」。
過去的、舊的。如:「古代」、「古蹟」、「古事」、「古人」、「古物」。
質樸、舊而傳統的。如:「古樸」、「人心不古」。
固執守舊,一成不變,不合時代潮流。如:「古板」。
古體詩的簡稱。如:「七古」、「五古」。
姓。
古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古的文字。《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
2.漢代經學的一派,以先秦古文所書。《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歆親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
3.唐宋文壇上古文運動所主張的先秦兩漢的文體。相對於駢文而言。清.方苞〈古文約選.序〉:「自魏、晉以後,藻繪之文興,至唐韓氏起八代之衰,然後學者以先秦、盛漢辯理論事質而不蕪者為古文。」參見「古文運動」條。
4.泛指文言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若有詩賦古文更好了,容日細細捧讀。」
舊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書。《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
抱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據《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引)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於秘府,伏而未發。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臧,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據《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引)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於祕府,伏而未發。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祕臧,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1>且不能究2>其一藝。……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