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5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一姓氏。《國語.晉語四》:「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漢書.卷三八.高五王傳.贊曰》:「以海內初定,子弟少,激秦孤立亡藩輔,故大封同姓,以填天下。」
〔古今同姓名大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今同姓名大辭典〕6卷,彭作楨輯著。民國25年(1936)北平好望書店初版;59年臺北學生書局影印。
  作者原名洪,四川省開縣人。為了編輯該書,作者從17年開始,到24年為止,前後歷時7年,始克竣工。25年出版,收錄為〔翹懃軒叢稿〕之一。作者之女秋霞與冬雪,也曾參與編輯工作。
  該書係根據梁蕭繹〔古今同姓名錄〕、明余寅〔同姓名錄〕、清汪輝祖〔九史同姓名錄〕、清汪輝祖〔遼金元三史同名錄〕、清劉長華〔歷代同姓名錄〕、清陳棻〔同姓名譜〕等同姓名錄加以編輯。另外,也參考了民國時期所出版之22省通志有關人物資料,民國以來報章雜誌以及其他同姓名零篇材料,匯輯整理而成。總計全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樣的,沒有差異。如:「同等」、「相同」、「大同小異」、「志同道合」。
跟…一樣。如:「同上」、「同前」、「如同」、「情同手足」。
一起。如:「同學」、「同伴」、「同事」、「共同」、「同甘共苦」。
聯合、聚在一起。如:「會同」、「夥同」。
和、與、跟。如:「我同你一道去。」
贊成。如:「同意」、「贊同」。
和諧、和平。如:「世界大同」。
契約。如:「合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家族系統的字。如:「姓氏」、「姓名」、「百家姓」、「尊姓大名」、「先生貴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人民。如:「老百姓」、「事關百姓權益,不容忽視!」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僖宗乾符二年時,派崔沆去當主考官。放榜後,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了。當時,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兩個人的單名「沆」、「瀣」兩個字連起來,正好是指夜間的露氣的意思。於是當時人就議論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這位主考官和他的門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間由水氣凝集而成的露氣呀!後來「沆瀣一氣」用來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本是正面義;也轉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變成負面義。
口誅筆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卓爾康《春秋辯義.卷二.僖公三》:「邢、魯同出周公同宗之親戚。于同姓,魯不能問罪出師,又不能控晉討賊,止此書『燬』以寄執兵之仇,一字之義,凜然口誅筆伐矣。」
斷章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載,春秋齊國的慶舍極為寵愛家臣盧蒲癸,甚至將女兒許配給他。但慶氏與盧蒲氏都姓姜,所以有人問盧蒲癸說:「男女結婚應該分辨是否同姓,你怎麼會完全不迴避同宗的女子呢?」他則回答:「同宗的人既不迴避我,我何必要迴避他呢?這就像賦詩明志時,可以斷章取義,我只取我所需要的,哪還知道甚麼同宗呢?」盧蒲癸所謂的「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指的是春秋時代的人,在外交場合或日常生活中,常會截取既有詩篇中一部分的句義來表達自己的意志與立場。例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晉、魯等國攻打秦國,軍隊至涇水,大家為是否渡河而猶豫不決,晉國大夫請魯國大夫孫叔豹表示意見,孫叔豹就賦了〈匏有苦葉〉,這首詩現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姓的。如:「宗兄」、「宗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滋生、繁殖。《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唐.宋之問〈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詩:「夏餘鳥獸蕃,秋末禾黍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謂:(1)用以稱兒子的子女。如:「祖孫」。唐.杜甫〈石壕吏〉詩:「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紅樓夢》第二回:「只眼前現有二子一孫。」(2)用以稱同姓自孫子以下的後代。如:「曾孫」、「玄孫」。(3)用以稱與孫同輩的親族。如:「外孫」、「姪孫」、「姨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