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歸     
瀏覽人次:355 收藏人次:0
1.一同返回。《詩經.邶風.北風》:「惠而好我,攜手同歸。」南朝宋.謝惠連〈雪賦〉:「馳遙思於千里,願接手而同歸。」
2.同樣走向、相同趨向。如:「同歸於盡」、「殊途同歸」。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宋.陳舜俞〈說用〉:「六經之旨不同,而其道同歸於用天下國家。」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41256 收藏人次:3475466
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參見「同歸殊途」條。宋.范仲淹〈堯舜率天下以仁賦〉:「殊途同歸,皆得其垂衣而治,上行下效,終聞乎比屋可封。」
同歸於盡     
瀏覽人次:4594 收藏人次:0
同赴毀滅或一起走向死亡。如:「你這個做法無異是和對方同歸於盡。」《崇禎本金瓶梅》第一回:「單道世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慾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到頭來同歸於盡,著甚要緊!」《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同歸於盡》引《病玉緣劇》:「倘有一毫防備不周,勢必同歸於盡。」
同歸殊途     
瀏覽人次:3539 收藏人次:242423
目的相同,而所經的途徑不同。語本《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比喻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效果或目標一致。《文選.嵇康.琴賦》:「其餘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也作「殊方同致」、「殊途同歸」、「殊塗同歸」、「殊塗同會」、「殊塗同致」、「殊塗一致」、「殊路同歸」、「殊致同歸」、「異途同歸」、「異路同歸」。
殊路同歸     
瀏覽人次:1319 收藏人次:0
比喻所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達到的效果卻一致。參見「同歸殊途」條。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對冊,殊路同歸,指在於崇禮義,退財利,復往古之道。」
白首同歸     
瀏覽人次:1238 收藏人次:0
1.本指友情堅貞,至老不變。語本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北史.卷八四.孝行列傳.閻元明》:「昆弟雍和,尊卑諧穆,安貧樂道,白首同歸。」後指年齡俱老,同時歸天。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詩:「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2.夫妻恩愛不渝,相伴到老。多用於新婚盟誓之辭。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齣:「誓白首同歸,比翼鶼鶼效此生。」
異途同歸     
瀏覽人次:976 收藏人次:0
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效果。參見「同歸殊途」條。漢.桓寬《鹽鐵論.論儒》:「聖人異途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晉.陸機〈思親賦〉:「天步悠長,人道短矣。異途同歸,無早晚矣。」
殊塗同歸     
瀏覽人次:685 收藏人次:0
比喻方法雖不同,所得的效果卻相同。參見「同歸殊途」條。《抱朴子.外篇.任命》:「或運思於立言,或銘勛乎國器,殊塗同歸,其致一焉。」
同歸一燼     
瀏覽人次:408 收藏人次:0
猶「同歸於盡」。見「同歸於盡」條。01.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二.秋雨嘆》:「無憂之稚子,固不能免,即不出之老夫,亦及於難。是君子小人同歸於一燼,此誠天地之厄數,莫可如何!」
異路同歸     
瀏覽人次:326 收藏人次:0
比喻採取的方法不同,但效果、目標是相同的。參見「同歸殊途」條。《淮南子.本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