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12.24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聲異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初生時,啼聲相同,長大以後,因生長環境不同而致所學的習俗各異。語本《荀子.勸學》:「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樣的,沒有差異。如:「同等」、「相同」、「大同小異」、「志同道合」。
跟…一樣。如:「同上」、「同前」、「如同」、「情同手足」。
一起。如:「同學」、「同伴」、「同事」、「共同」、「同甘共苦」。
聯合、聚在一起。如:「會同」、「夥同」。
和、與、跟。如:「我同你一道去。」
贊成。如:「同意」、「贊同」。
和諧、和平。如:「世界大同」。
契約。如:「合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奇怪、特別的。如:「異人」、「異事」、「異樣」、「標新立異」、「奇裝異服」、「心知有異」。
感到奇怪、驚訝。如:「訝異」。
不同的、另外的。如:「異心」、「異端」、「異己」、「異性」、「異地」、「異日」。
分開。如:「夫妻離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音波。如:「笑聲」、「聲音」、「雷聲」、「風聲」、「聲浪」。
音樂。如:「聲光」、「聲樂」。
名譽。如:「美聲」、「名聲」、「聲譽」、「聲名大作」。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
宣布、張揚。如:「聲討」、「聲明」、「聲稱」、「聲述」。
音調。如:「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量詞。用於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土民情。如:「風俗」、「習俗」、「入境隨俗」、「移風易俗」。
一般的、普通的、大眾化的。如:「通俗」、「俗套」、「俗文學」。
不雅、不入流的。如:「俗氣」、「低俗」、「鄙俗」、「俗不可耐」。
平凡的、平庸的。如:「庸俗」、「俗人」、「凡夫俗子」。
泛指塵世人間。如:「俗世」、「俗緣」、「俗念」、「還俗」。
同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齊出聲。比喻同一心意。如:「異口同聲。」《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2.同行、同業。《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現身包龍圖斷冤》:「用金紙糊著一把太阿寶劍,底下一個招兒,寫道:『斬天下無學同聲』。」
異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同的風俗。《荀子.正名》:「遠方異俗之鄉,則因之而為通。」唐.杜甫〈戲作俳諧體遣悶〉詩二首之一:「異俗吁可怪,斯人難並居。」
2.不好的習俗。《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
3.外族。《三國演義》第九一回:「昨自遠方侵境,異俗起兵。」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