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7.03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吏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吏治事的成績。《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繁刑嚴誅,吏治深刻,賞罰不當,賦斂無度。」《漢書.卷八.宣帝紀》:「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政府機關中處理公務的人員。如:「官吏」、「酷吏」、「貪官汙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研究。如:「治學」、「治經」。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經營。如:「治產」。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好高騖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石?〈送楊太僕序〉:「今天下之士好高騖遠,一知講求聖賢之學,率以吏治為俗務,往往不屑為之。」
沽名釣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賢記.第一九齣》:「常言道濟人之急,並不是釣譽沽名做聲勢。」 02.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三.吏治下》:「為國家謀長久……毋釣譽沽名,毋模棱兩可。」 參考詞語︰沽名邀譽注音︰ㄍㄨ ㄇ|ㄥˊ |ㄠ ㄩˋ漢語拼音︰gū míng yāo yù釋義︰即「沽名釣譽」。見「沽名釣譽」條。 01.《清史稿.卷二八九.邁柱列傳》:「國家經制錢糧,豈可意為增減?若此稅不當收,潢當請豁免,何得以公捐代完,沽名邀譽?」
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矩,帝下詔褒之。 (3) 高祖:拓跋宏(西元467∼499),又名元宏,北魏孝文皇帝,鮮卑族。改革吏治,並遷都洛陽,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禁胡服、胡語,設學校,致力於漢化。廟號高祖。 (4) 齊:齊州,地約今山東省境內。 (5) 粲然:形容鮮明、清楚。 (6) 刺史:職官名。古代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7) 變風易俗:改變舊風俗。見「移風易俗」。 (8) 褒美:獎勵、讚美。褒,音ㄅㄠ。 (9) 班:頒布。〔參考資料〕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據《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引)洛都四野,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香山之壞久矣。樓亭...
任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勞任怨」係由「任勞」及「任怨」二語組合而成。 「任勞」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刺權》。漢昭帝始元六年,郡國賢良文學之士在討論鹽鐵官營等政策同時,也強調公卿必須「蒙其憂,任其勞」,負起整飭吏治的重責。 「任怨」則出自《漢書.卷九三.佞幸傳.石顯》。元帝時石顯竊權干政,十分得勢。他了解自己樹大招風,深怕元帝一旦聽信左右抨擊自己,就危險了。所以,他採取預防措施。因為石顯常出宮到各官署辦事,所以他就向元帝請求:「有時出宮辦事,回宮太晚,宮門已經關閉,我可不可以說奉陛下之命,請守吏開門?」元帝允許。有一天,石顯故意回來得很遲,宣稱元帝詔令,喚開宮門。不久,果然有人上書控告石顯,假傳聖旨,私闖宮門。元帝...
芒刺在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宣帝:劉詢(西元前91∼前49),漢武帝的曾孫,繼漢昭帝後即位。因幼年流落民間,深知民間疾苦和吏治得失,故親政後,勵精圖治,任用賢能,邢鼘匈奴臣服,威震西域。 (2) 謁見:通名刺進見。後泛指進見尊長或參拜宗廟。謁,音|ㄝˋ。 (3) 光:霍光(?∼西元前68),字子孟,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縣南)人。武帝時,為奉常都尉,甚見親信。昭帝時,為大司馬大將軍,封博陸侯。秉政二十年,未嘗有過。卒諡宣成。 (4) 驂乘:音ㄘㄢ ㄕㄥˋ,古代乘車陪坐在右邊的人。 (5) 憚:音ㄉㄢˋ,害怕、畏懼。 (6) 芒刺:草木莖葉、果殼上極為細小的刺,黏刺在皮膚上很難拂去,令人痛苦不安。
死有餘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1>當之成,雖咎繇2>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3>。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賊而亡極,媮為一切,不顧國患,此世之大賊也。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故天下之患,莫深於獄;敗法亂正,離親塞道,莫甚乎治獄之吏。 〔注解〕 (1) 奏:古代臣下向皇帝上書或進言。 (2) 咎繇:音ㄍㄠ |ㄠˊ,相傳為舜之臣,掌刑獄之事,善聽獄訟。亦作「皋陶」、「咎陶」。   (3) 辜...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甫侯。哀帝寵幸佞臣董賢,王嘉極諫,被繫於獄中二十餘日而死,追諡忠。王嘉曾上疏哀帝論政,認為孝文帝時吏治清明,官員們盡忠職守,行事不會馬虎草率,得過且過。 「偷安」則見於漢.賈誼《新書.數寧》。賈誼(西元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為文學家兼政論家。文帝召為博士,超遷至太中大夫,所論列多見施行,因遭毀忌,出為長沙王太傅,遷為梁懷王太傅,後懷王墮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年餘亦卒,世人稱為「賈太傅」、「賈長沙」,又稱為「賈生」。所著《新書》共十卷,內容主在懲秦之失,並對漢初君主提出各項治安策。賈誼在書中論到天下情勢,認為很多人都說如今天下已經安定,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韙,說天下尚未安定。他又認為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