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6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哀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傷與歡樂。《左傳.莊公二十年》:「哀樂失時,殃咎必至。」《漢書.卷三○.藝文志》:「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
喜怒哀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各種情緒。《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紅樓夢》第一一一回:「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便是個性;喜怒哀樂已發,便是情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如:「快樂」、「歡樂」、「樂不可支」、「樂極生悲」。
喜歡去做。如:「樂此不疲」、「樂於助人」、「樂善好施」。
有節奏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音樂」、「樂曲」、「樂章」。
喜好。如:「樂山樂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痛。如:「哀傷」、「哀痛」、「悲哀」、「哀號」、「喜怒哀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不適、不快。《晉書.卷八○.王羲之傳》:「中年以來,傷於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少惡,斐逸民跡近在此,君可往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和、與。《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
方興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陳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據《陳龍川文集.卷一》引)1>朝得一才士而暮以當路不便而逐,心知為庸人而外以人言不至而留,泯其喜怒哀樂,雜其是非好惡而用,依違以為仁,戒喻以為義,牢籠以為禮,關防以為智。陛下聰明自天,英武蓋世,而何事出此哉!天下非有豪猾2>不可制之姦,虜人3>非有方興未艾之勢,而何必用此哉!夫喜、怒、哀、樂、愛、惡,人主之所以鼓動天下而用之之具也,而皇極之所謂先作者,不使加意於其間耳,豈欲如老莊所謂槁木死灰,與天下為嬰兒而後為至治之極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陸佃〈太學策問〉、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 (2) 豪猾:指強橫狡猾不守法度的人。 (3) 虜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子.上仁》文子問:「仁義禮何以為薄於道德也?」老子曰:「為仁者必以哀樂論之,為義者必以取與明之。四海之內,哀樂不能遍;竭府庫之財貨,不足以贍萬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萬物自正而天下贍,仁義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德過其位者尊,祿過其德者凶。德貴无高,義取无多。不以德貴,竊位也。不以義取者,盜財也。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1>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2>。……」 〔注解〕 (1) 欲:欲望。 (2) 妄取:隨便拿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弦樂器。同「弦」。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故哀思之情表於金石,安樂之象形於管絃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