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80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所具備的力量。包括人口、土地、經濟能量、軍事能量、國策與意志。
國力要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成一國國力的政治、經濟、心理與軍事四大要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和動物體內筋肉運動所產生的效能。如:「力氣」、「力量」、「體力」、「臂力」、「腕力」、「力不從心」、「力能扛鼎」。
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作用。如:「動力」、「抗力」、「向心力」、「離心力」、「地心引力」。
泛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如:「火力」、「水力」、「風力」、「浮力」、「說服力」、「吸引力」、「生產力」、「勞動力」。
才能、能力。如:「實力」、「智力」、「理解力」、「量力而為」。
權勢。如:「權力」、「勢力」。
盡力、拚力的。如:「力戰」、「力爭上游」、「力求上進」、「據理力爭」。
以力氣供人使役的人。如:「苦力」。
亡羊補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王有心振作,並非不可能啊!」這次襄王完全接納了莊辛的建議,並封他為陽陵君。在莊辛的輔佐下,襄王重振國力,終於收復失土,度過了這次的危機。後來「亡羊補牢」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不久之後傷重病死了。從此以後,闔閭的兒子夫差即位,就每天都想著為父報仇,這樣努力了三年之後,吳國國力大盛一舉打敗了越國,而且還把越王句踐俘虜回國。 句踐在吳國當俘虜的時候,刻意地表現的很忠心,甚至有一次夫差生病了,他還替夫差嚐糞便的味道,最後博取了夫差的信任放他回國。句踐回國之後,無時無刻不記著復仇這件事,他在座位旁邊放了苦膽,坐臥都要嚐一下,飲食之前也要先嚐一下苦膽,這樣提醒著自己。後來,句踐終於滅了吳國,報了一箭之仇。 至於臥薪這件事,後人一直和句踐嚐膽的典故合在一起用,所以連成了臥薪嚐膽的成語,但出處已經不可考...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國語.吳語》載,春秋時,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之後,又出兵北征,想壓制國力最強的晉國,以成為霸主。越王句踐便趁機帶兵攻擊吳國,以報亡國之恨。吳王聽到這個消息,趕快召集大臣商量對策。王孫雒認為應該儘快爭取到霸主地位再回國,以鼓舞民心。吳王同意王孫雒的看法。當晚,軍士都先吃飽,馬匹也餵足糧草。到了半夜,士兵們穿好盔甲,拿起武器,勒住馬舌,也不點燈,只用煮飯剩餘的灶火照明。然後就擺開陣勢,以一百人為一行,形成百行共約一萬人的方陣。共有左軍、中軍、右軍三個方陣,合計約三萬人的陣勢。中軍的士兵一律穿白衣、白盔甲,拿白旗,使用白羽毛裝飾的箭,遠遠望去好像一片白色的花;左軍的士兵則一律穿紅衣、紅盔甲,拿紅...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靡靡之音」原作「靡靡之樂」。韓非是戰國末期的韓國諸公子,他眼見韓國國力衰弱,竭力主張使用刑術法治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他屢次上諫韓王,均不受重視,因而發憤著書,即成今日之〈韓非子〉,表達自己的治國理念。其中〈十過〉一章在闡述君王如有十個重大過失之一,就足以亡國,其中一項就是沉溺於音樂享樂中,而忘了國事與應有的禮儀。他舉春秋時期晉平公的事為例,當時衛靈公要前往晉國會見晉平公,經過濮水附近,聽到一曲美妙的音樂,問左右有無人聽過,眾人皆說沒有,衛靈公便請樂師師涓將它譜下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設宴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衛靈公便要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師涓演奏到一半,晉國樂師師曠趕忙阻止說:「這...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流言蜚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鶡冠子.武靈王》,趙武靈王是一位有為的國君,他曾經教導人民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的優點,來強大自己的國力。有一次他問龐煥說:「我曾經聽飛語流傳說:『百戰而能得勝,不是最好的;不戰而能得勝,才是最好的。』不知道你有什麼看法呢?」這裡的「飛語」指的是沒有根據的言論,同「蜚語」。後來這兩個典源合成「流言蜚語」,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