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8.7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民兵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常有初期國民兵役、甲種國民兵役、乙種國民兵役之分。凡國民於屆滿一定年齡之後必須盡到的兵役義務,其目的乃在就地保衛鄉土和輔助戰時勤務,如此可構成全國的全面防衛體系。
乙種國民兵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經徵兵檢查,區分為甲、乙等體位之男子,應服常備兵現役,或補充兵現役,其超額者即服甲種國民兵役,再超額者,或經徵兵檢查其體位為丙等者,均服乙種國民兵役
甲種國民兵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初期國民兵役期滿,適合於常備兵與補充兵現役所需的超額者服之,由縣政府施以一至三個月的軍事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如:「兵器」、「兵械」、「短兵相接」。
戰士。如:「步兵」、「兵卒」、「兵來將擋」、「單兵攻擊」。
軍隊。如:「揮兵進攻」、「兵強馬壯」、「鳴金收兵」。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的。如:「兵法」、「兵略」、「兵不厭詐」、「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美國」、「國際」、「中華民國」。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地區。如:「水鄉澤國」。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令、使喚。如:「役使」、「奴役」。
勞動的事情。如:「雜役」、「勞役」、「苦役」。
聽人使喚做事的人。如:「僕役」、「差役」。
戰事。如:「戰役」、「黃花岡之役」。
當兵的。如:「役男」。
國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全國的人民。《左傳.昭公十三年》:「民無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眾官。」
2.凡取得一國國籍的人民,就是該國的國民。如:「每位國民都享有一定的權利,也有應盡的義務。」
兵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事。《後漢書.卷六.孝質帝紀》:「又兵役連年,死亡流離,或支骸不斂,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
2.對國家服任一定期限的軍事任務,稱為「兵役」。為憲法賦予人民應盡的義務。
民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人民組織而成的武裝部隊。平時將軍事教育實施於民間,使國民具有一定的軍事知識及技能,遇戰時組織起來編成部隊,擔任戰鬥任務,稱為「民兵」。《三國演義》第一三回:「臨敵則驅民兵在前,名曰『敢死隊』,賊勢浩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