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16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土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建築工程。《抱朴子.外篇.詰鮑》:「起土木於凌霄,構丹綠於棼橑。」《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又西苑之設,禽畜是處,離房別觀,本不常居,而皆務精土木,營建無已。」
2.不加文飾。《新唐書.卷一一五.郝處俊傳》:「處俊資約素,土木形骸,然臨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議論諄諄,必傅經文。」
大興土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規模興建土木工程。通常指蓋房子。如:「這幾年臺北大興土木,高樓大廈林立。」《舊五代史.卷一○九.漢書.列傳.李守貞》:「守貞因取連宅軍營,以廣其第,大興土木,治之歲餘,為京師之甲。」
土木堡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土木堡之變(Tumu Crisis)明宣宗時代,是有名一代最安定和平的時期。但宣宗去世,英宗以九歲稚齡即位後,宣宗加意維護的和平逐漸遭到破壞。起初,由三楊輔政,國政還能維持穩定。至三楊相繼去世後,司禮監太監王振,因曾擔任英宗的老師,甚獲英宗的信賴,凡事都得與他商量。而且王振佑掌握祕密警察錦衣衛,聲勢更大。當時在蒙古高原一帶,瓦刺酋長也先統一了韃靼和瓦刺,要求和明朝通商。明朝在大同設立馬市,許其朝貢貿易。但雙方因為貿易條件談不隴,也先乃訴諸武力,向明朝攻擊。明軍連遭敗績,王振因怕故鄉蔚州為敵所奪,乃勸英宗親征。英宗聽...
土木形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靈性的人物。語本《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形容人不加修飾的面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醜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晉書.卷四九.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鳳之姿,天質自然。」
土木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泥土或木頭塑雕的人像。比喻無知無覺的人。《三國演義》第七九回:「汝須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聽讒賊所阻。」
土木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西元1449),英宗信宦官王振的意見,率領大軍親征也先,於土木堡兵敗被俘,兵士死傷慘重。史稱「土木之變」。
土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明英宗曾於此兵敗,被也先俘虜。
土木工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土石木造的工程。如修建房屋、道路、橋梁等工程屬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如:「神木」、「樹木」、「草木」。
木材。如:「木板」、「木料」、「朽木不可雕」。
用木料製造的。如:「木馬」、「木屋」、「木器」。
棺材。如:「棺木」、「壽木」、「行將就木」。
失去知覺。如:「手腳麻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上的沙、泥混合物。如:「泥土」、「沙土」、「黏土」。
土地。如:「寸土寸金」。
疆域。如:「國土」、「領土」。
國、鄉。如:「故土」、「吾土吾民」。
本地的。如:「土產」、「土話」、「土風」、「土生土長」。
不合潮流的、閉塞不通的。如:「土裡土氣」、「土頭土腦」。
古老流傳的、民間沿用的。如:「土法煉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