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9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行、有經驗而通曉其內容。《紅樓夢》第一六回:「難道大爺比咱們還不會用人!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誰都是在行的!」《老殘遊記》第一六回:「他送過幾回信,頗在行,到衙門裡也敢進去。」
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內行。指對某種事物不熟悉、不瞭解。《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門生並不會作八股文章,……門生覺得自己時文到底不在行。」《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他姨太太出身雖是大姐,梳辮子卻不在行。」也作「外行」。
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行。指很有經驗,對某方面有相當研究的人。《通俗常言疏證.年齒.老在行》引《桃花扇劇》:「說是舊院幾個老在行。」
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善於、不擅長。例:這方面𠊎較毋在行,佢較在行,去請教佢。(這方面我比較不專長,他比較在行,去請教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處於。如:「在職」、「在任」、「在位」。
存、存活。如:「健在」、「青山長在」、「精神永在」。
依靠、決定。如:「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副詞。表示動作正進行中。如:「正在」、「我在聽音樂。」、「奶奶在看電視。」
介詞。放在時間、處所、範圍的前面:A>表示時間。如:「他喜歡在晚上看書。」B>表示處所。如:「老師在黑板寫字。」C>表範圍。如:「在心理學方面,他是個專家。」
與「所」連用,表示強調。如:「在所不惜」、「在所不辭」、「在所難免」。
濫竽充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齊宣王喜聽吹竽之聲,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有位南郭處士,不會吹竽,但卻混雜其中,享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後,湣王繼位,他喜歡聽一個人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典出《韓非子.內儲說上》。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數;或比喻以不好的東西冒充場面;有時也用於自謙之辭。《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若只靠著才氣,摭些陳言,便不好濫竽充數了。」《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我這不過是僥倖,實在是自愧無才,濫竽充數就是了!」
欲蓋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黑肱,雖然他帶著土地投奔魯國,是為了求生存而非求出名,但是被史書記錄下來,反而留下壞名聲。所以君子在行動時會想到禮,在做事時會想到義,不會為了利益違背禮,也不會作出不義的事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就從原文「欲蓋而名章」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想要掩飾過失,反而使過失更加明顯。
班門弄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魯班,古代巧匠。「班門弄斧」指在巧匠魯班門前玩弄大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事,不自量力。《三國演義》第一一三回:「今搦吾鬥陣法,乃『班門弄斧』耳!」《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班門弄斧,不知分量。」也作「弄斧班門」、「般門弄斧」。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戰國策‧秦策一》 2.語譯到處都是,形容數量非常多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俯拾即是 相反詞九牛一毛 5.例句現在行動電話已經普及,馬路上使用的人比比皆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