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2.74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的河流。《文選.王巾.頭陁寺碑文》:「南則大川浩汗,雲霞之所沃蕩。」
名山大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名的高山與河流。如:「這幾年他造訪不少國內外名山大川,並出版了一本相關的旅遊書。」《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宋.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太史公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流。如:「河川」、「山川」、「川流」。
大陸地區四川省的簡稱。如:「川俗」、「川菜」、「川劇」、「川鹽」。
速成的湯菜、或是將食物置於開水中燙過。如:「川燙」、「川肉片湯」。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武成》(武)王若曰:「嗚乎!群后!……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勳,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1>,將有大正2>于商3>。今商王受4>無道,暴殄天物5>,害虐烝6>民,為天下逋逃7>主,萃淵藪8>。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 〔注解〕 (1) 周王發: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2) 正:通「征」,討伐。 (3) 商:商朝。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
任重道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負擔繁重,路途遙遠。比喻長期肩負重大的任務。語出《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商君書.弱民》:「背法而治,此任重道遠而無馬牛,濟大川而無舡楫也。」也作「道遠任重」。
隨遇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笑著回答:「我是把忠信孝友這樣的禮法看成浩渺煙波,把安身之處當成承載我的舟船。從前馮夷得道而能悠遊大川,漁夫語畢便順著蘆葦離開,我想也是如此罷了!」德孚話中用了《莊子》中的兩個典故,馮夷和漁夫都是得道高人,由於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體,所以能安於所處的境遇,無入而不自得。德孚以此喻己,說明自己的行為並無矛盾,反而是反樸歸真,以本真去應和環境的變化,再順勢表現在行為上,所以無法以一般「隱」與「不隱」的形式來作判斷。也正因為他了解順道而行的哲學,所以才能「隨所寓而安之為舟舫」,即使在充滿人為虛文的世界裡,亦悠游無所累。後來「隨遇而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安於所處的環境,後亦用來比喻安...
江河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的好壞取決於氣,養氣即是增進內心的修養,以及擴展生活的歷練。他特別推崇司馬遷「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文章才能「頗有奇氣」。蘇轍的散文風格汪洋澹泊,又吸收了駢文的技巧,故聲調文采均極優美,〈黃州快哉亭記〉是其代表作品,融敘事、描景、抒情、議論於一體。在學術上,蘇轍則以儒學為主,傾慕孟子,擅長政論文章。他吸收了韓愈「氣盛言宜」的主張,縱論天下大事,委婉平正,往往能一針見血。在〈進君術策.第五道〉中,蘇轍詳述君王治國的方法。他認為人民就像江河之水,若是不加以約束,放任其所為,就會如同洪水奔流而下不可遏抑,使得情況越來越糟,最後沖毀堤防,造成極大的災害。因此善於治民者,應當謹慎地引導人民,使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沿著、順著。《書經.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
終南捷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2.1 故事3 例句 釋義用於比喻求官或求名利的便捷途徑。 出處新唐書˙卷一二三˙盧藏用傳 故事司馬承幀二十一歲出家當了道士,廣游天下名山大川,後來常年隱居在天台山玉霄峰修道,人稱「白雲道士」,唐朝好幾個皇帝多次請他出來為官,都被他謝絕了。有一次,司馬承幀應睿宗皇帝的詔書來到都城長安,許多人都來拜會他。三個月後,司馬承幀要回去了,右丞相盧藏用也來送行。盧藏用曾經在長安南面的終南山中隱道,後來應詔出來做了官。盧藏用手指著終南山,對司馬承幀說:「那裡面有無窮的樂趣,你為什麼要回天台山呢?」 司馬承幀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