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0.65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底下的事情。指所有事情。《紅樓夢》第七六回:「偏又把鳳丫頭病了。有他一人來說說笑笑,還抵得十個人的空兒。可見天下事總難十全。」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讀書人書讀得很多,知識廣博,即使足不出戶,也能遍知天下事。如:「現代人拜資訊發達之賜,坐守家中也可得知各種訊息。真可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野叟曝言》第一二回:「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頗怪素臣志在除奸,而身歷杭城,絕不向閹孽靳仁一加訪察,以為智者千慮之一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宗教上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數目極大。如:「天價」。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內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奉養。如:「事奉父母」。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降落。如:「下雨」、「下山」。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中國境內區域。《書經.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天下同名同姓也最多,怎見得便是我謀害你丈夫?這又出奇了!」
2.中國的政權。《論語.泰伯》:「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3.泛稱全世界。如:「從小就希望能遊遍天下。」
蕭規曹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以憂天下乎?』然無言吾告若也。」窋既洗沐歸,閒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當言也。」至朝時,惠帝讓參曰:「與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諫君也。」參免冠謝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參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參為漢相國,出入6>三年。卒,諡懿侯。子窋7>代侯。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顜8>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 〔注解〕 (1) 參:曹參(?∼西元前190),字敬...
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叫做長偶對,又稱長對。如:1.明‧顧憲成<無錫東林書院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梁實秋<客>:「茶,泡茶,泡好茶;坐,請坐,請上坐。」 参考資料(註一)張春榮著:《修辭行旅》,台北:東大圖書,1996年1月初版。頁149-222。(註二)蔡宗陽著:《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2001年5月初版。頁176-187。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對偶英文關鍵字:antithesis
奮不顧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列傳》:「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
各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有千秋」條。 01.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卷一.與劉映榆侍講書》:「明公負雋才,居高位,靜觀天下事,以為旂常竹帛,別有千秋,是非鯫生所敢知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