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0.20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海。《南華真經注疏.逍遙遊》:「南冥者,天池也。」唐.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天池之濱,大江之濆。」
2.山頂上的湖泊。唐.杜甫〈天池〉詩:「天池馬不到,嵐壁鳥纔通。」明.王世貞〈碧雲寺〉詩:「斲雲探地脈,噴雪注天池。」
3.湖泊名:(1)在安東省長白縣北長白山頂,為一巨大的火口湖,松花江源於此。(2)在河南省澠池縣東南。見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3)在山西省寧武縣西南管涔山上。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㶟水注》。(4)在臺灣高雄有南橫天池,南投有福壽山天池、能高天池,蘭嶼有大、小天池
4.星宿名。《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九坎間十星,曰天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宗教上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數目極大。如:「天價」。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內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蓄水的凹地。如:「水池」、「池塘」。
像池的地方。如:「舞池」、「浴池」、「游泳池」、「化糞池」。
古代的護城河。如:「城池」。
嘆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àn釋義︰猶「嘆為觀止」。見「嘆為觀止」條。 01.清.歸莊《尋花日記.卷上》:「蓮華峰尤陡絕,天池亦小山之有名者。從峰頂視之,如在下地,坐臥久之,于吳中之山,有觀止之歎(嘆)。」
扶搖直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1>者,志怪2>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3>於南冥4>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5>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6>者也。」野馬7>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注解〕 (1) 齊諧:人名,一說為古代志怪之書。後代志怪之書或以此為名,如《齊諧記》、《續齊諧記》。 (2) 志怪:記載怪誕不經的事情。 (3) 徙:遷移。 (4) 南冥:南邊的大海。冥,通「溟」,海。 (5) 摶扶搖而上:謂鵬鳥藉著風力盤旋而上。搏,音ㄊ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為山上的草木。《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鵬程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1>也,水擊三千里。摶2>扶搖3>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4>者也。」 〔注解〕 (1) 南冥: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環海,南冥指南邊的大海。冥,通「溟」,海。 (2) 摶:音ㄊㄨㄢˊ,盤飛而上。一作「搏」,音ㄅㄛˊ,拍打。 (3) 扶搖:迴旋而上的暴風。 (4) 去以六月息:乘六月所吹的強風而去。息,指風。
脫胎換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要就鼎煉金丹。經過十月精煉,玄珠已成丹,服用之後,漸脫凡身,轉成仙胎。呂巖另有七言〈送鍾離離雲房赴天池會〉詩,中有「先生去後身須老,乞與貧儒換骨丹」兩句,意思是說鍾離此去得道上天壇(指天池會),我自己則會逐漸老去,是否可請鍾離道人賜下金丹,好讓自己也能換骨得道。這是「脫胎換骨」的本義。後來引申,凡是人的身心、詩文等,能脫去舊有的凡俗或格局,而改變成為美好靈妙境界的,都可稱為「脫胎換骨」。
小巫見大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詩記事.辛籤.卷三.倪元璐》引陶元藻《越畫見聞》:「吾生平頗愛天池書法,脫盡俗塵;及置倪公行草之旁,便如小巫見大巫,無坐立處。」
搖尾乞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據《全唐文.卷五五三.韓愈》引)月日,愈再拜:天池之濱,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彙匹儔也!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於天不難也;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閒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絕險為之關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猵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眾也,且曰:「爛死於沙泥,吾寧樂之;若俛首帖耳,1>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注解〕 (1) 俛首帖耳:形容恭順馴服的樣子。俛,同「俯」,向下。見「俛首帖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