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76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姓名條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定國民取用及更改姓名的法律。分為取用姓名、改姓、改名、更改姓名等四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如:「人名」、「山名」、「地名」、「植物名」、「樂器名」、「職官名」、「請問芳名」、「尊姓大名」。
聲譽。如:「名聲」、「名氣」、「美名」、「盛名之累」、「名不虛傳」。
出色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醫」、「名言」、「名酒」、「風景名勝」。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量詞。A>用於計算人的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B>用於計算排名的單位。:「全班第十名」。
名牌:A>標示名字的牌子。如:「記得把這幾個名牌發下去給學員佩戴。」B>有名的品牌。如:「這件衣服可是名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的小枝。如:「柳條」、「藤條」。
狹長的東西。如:「布條」、「麵條」、「金條」、「線條」、「油條」。
款目、項目。如:「法條」、「條款」、「條例」。
次序、系統。如:「井井有條」。
量詞: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條魚」、「兩條線」、「三條香菸」、「五條裙子」。B>計算文書分項的單位。如:「民法共有一二二五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供說明某種現象或說法的事物。如:「舉例」、「例證」。
可供比照或依據的標準。如:「慣例」、「判例」、「史無前例」。
合乎某種條件的事物。如:「病例」、「案例」。
規則。如:「凡例」、「條例」。
按規定的。如:「例假日」、「例行公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家族系統的字。如:「姓氏」、「姓名」、「百家姓」、「尊姓大名」、「先生貴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人民。如:「老百姓」、「事關百姓權益,不容忽視!」
姓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姓氏與名字。《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莊紹光道了姓名,並赴召進京的緣故。」
條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條訂立的規則。《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昇》:「真人見人心信服,乃立為條例。」《福惠全書.卷五.蒞任部.稟帖贅說》:「此案已結,細查條例。」
原住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許多努力,於民國八十三年,國民大會修憲將原來的「台灣山胞」改為「台灣原住民」,並於民國八十四年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原住民可以在身分上登記自己的族民。(註二)目前(截至2008年八月)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認可的原住民族共14族。分別為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達悟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目前原住民族約有五十二萬人,占台灣總人口比例約百分之二,(註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達悟族這九族,在日治時期就已...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