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8.10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在四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在四夷」是指春秋後期學術從王宮散播到民間的情況。春秋以前,所有的學術、文化活動都侷限於貴族階層,一切文獻和器物都保存在官府中。王室和諸侯屬下有一些文化官員,像祝、卜、史及各種禮樂官員,負責掌理文獻,並從事學術活動。這些官員都是世襲的,且一直為政府服務,所以學術便一直掌握於王室或貴族手中。至周平王東遷,王室衰微,諸侯又相互兼併,因而王室和諸侯國中的一些文化官員便流落民間,開始把原屬貴族專享的學術和文化資源傳授給平民;另外有些受過良好教育的沒落貴族也在傳授學術給平民,於是學術便慢慢散播於民間,〔左傳‧昭公十七年〕所記孔子之言:「天子失官,學在四夷」,便是指此而言。到了孔子大量招收弟子,遂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處於。如:「在職」、「在任」、「在位」。
存、存活。如:「健在」、「青山長在」、「精神永在」。
依靠、決定。如:「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副詞。表示動作正進行中。如:「正在」、「我在聽音樂。」、「奶奶在看電視。」
介詞。放在時間、處所、範圍的前面:A>表示時間。如:「他喜歡在晚上看書。」B>表示處所。如:「老師在黑板寫字。」C>表範圍。如:「在心理學方面,他是個專家。」
與「所」連用,表示強調。如:「在所不惜」、「在所不辭」、「在所難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東方民族之一。殷商時約分布在現今大陸地區山東、江蘇一帶。後泛稱中原以外的各民族為「夷」。如:「東夷」、「蠻夷」、「夷狄」、「四夷」。
平順、平坦。如:「化險為夷」。
鏟平、使平坦。如:「夷為平地」。
消滅、殺除。如:「夷其九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四位。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數目是四的。如:「四壁」、「四個人」、「四本書」。
次序是第四的。如:「四品官」、「四更天」。
四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總稱。《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文選.左思.魏都賦》:「以娛四夷之君,以睦八荒之俗。」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崩壞。諸侯開始在設立自己的官學,稱為「癢宮」。然而此時的教育開始由官方向民間延伸和發展,「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所謂「百家爭鳴」就是當時教育的典型寫照。由於戰亂頻仍的關係,各國都需要大量的人才為自己服務,而私學的盛行正好滿足了統治者的需要,也帶來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繁榮。 思想學派 儒家: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荀子,主張恢復禮制,並開辦私學,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孟子提出人性善,荀子則認為人性惡。道家:代表人物包括老子、莊子,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清淨無為。墨家:代表人物為墨子,主張博愛,重實踐、貴功用,在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