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68.94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學研習的教育機構。《詩經.鄭風.子衿.序》:「子衿,刺學校廢也。亂世則學校不脩焉。」《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
師範專科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光復後與政府播遷來臺之初,培育國民學校師資之機構,仍延用大陸時期〔師範學校法〕及〔師範學校規程〕之規定,由改制後的九所師範學校負責。民國四十九年(1960),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遵照教育部所頒〔提高國民學校師資素質實施方案〕之規定,先將省立臺中師範學校改制為三年制師範專科學校,招收高中畢業生,施以二年職前教育及一年實習教育,畢業後分發國民學校任教,是為師範專科學校之濫觴。
  但三年制師範專科學校的試辦效果不佳,乃於民國五十一年二月召開之第四次全國教育會議中,與會者乃一致提議應改制為五年制師範專科學校,並招收初中畢業生,施以五年之教育專業訓練。於是各師範學校乃從民國五十二學年度起...
學校行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功能3 原則4 探討主題4.1 理論方面4.2 實務方面5 參考資料6 關鍵字 定義學校行政,乃是學校依據教育原則,運用各種有效和科學方法,對於學校內的一切事務,舉凡人、事、財、物等業務,作有效的領導與管理,使校務能順利運轉,從而達成學校的教育目標之歷程。(註一) 功能
印尼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尼(印度尼西亞)土地面積為一百九十萬餘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億七千萬人,是一個由很多島嶼組成的國家,因語言、文化及宗教的多樣性,據說有三百餘種族和二百五十種語言所組成,宗教以回教徒最多,約占百分之九十,其他有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語言以爪哇語人口最多,但國語卻以馬來語為主作為印尼語,稱做國語,而地方種族所說的則稱為地方語。
  印尼歷經荷蘭和日本的殖民時期,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宣布獨立成印尼共和國。
  印尼的學校制度採用「六三三四制」,但是學校卻分成由教育文化部管轄的一般學校(印尼語稱史可拉),和由宗教部管轄的回教學校(瑪德拉薩),這種類似雙軌的制度是其特色...
學校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學校文化1.1 學校文化的特質1.2 中英文關鍵字1.3 參考資料 學校文化  校園文化(school culture)一詞,可視如校園倫理、親職教育、班級氣氛等學校教育或社會科學之一特定名詞,而非某人、某地之專有名詞。校園文化是學校<...
泰國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泰國是一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人口約有五千九百四十萬(1994年)。泰國國民篤信佛教,因此強調佛教色彩的教育,如在朝會後,向佛像禮拜,至佛寺打坐,及邀請僧侶至學校演講等皆是。泰國的教育揭櫫三大重點,即對國家、國王和宗教的尊重與忠誠;這種精神的培養是泰國教育的特色。
  泰國教育制度建立於一九一三年,分為普通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一九二一年頒布〔初等教育條例〕,規定義務教育為四年,一九二八年開始高中文理分科。一九七七年以前推動「七三二學制」,一九七七年進行教育改革,將學制改為「六三三學制」,實施六年免費義務教育,並加強小學的勞動課和中學的職業課程,為學生的升學與就業做準備。一九九○年泰國...
中途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途學校(halfway school)目錄1 定義2 政府作為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專為中途輟學學生等特殊需要的一班學生所設計的過渡教育方案,以協助其回歸正規學校接受教育,使每一位國民都能夠接受適性的教育。所以,中途學校不是學校的名稱,而是一種教育方案,而且是一種提供國民銜接正規
夏山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英國,尼爾(A.S.Neil)一手建立的夏山學校(Summer Hill)被視為辦理開開教育的楷模。他認為傳統的教育過於僵化、呆板,極少給孩子學習上的自由所以夏山學校實施混齡教學,輔以個別化教學設計,學生自己決定學習內容及生活規則,肯定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學及學習內容具彈性、多樣化,注重學生全面性發展,拋棄一切管訓、約束、指導、道德訓練,讓兒童自由發展,強調民主自治,強調學校...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是以學校為基礎的課程發展工作。從一九七○年代以來,歐美國家體認到學校自身進行課程設計的重要性,認定教師不僅是課程的使用者,也是課程的發展者;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發源於學校,以學校為中心,以教育人員為行動的主體,賦予學校課程設計的權責。
  一九五○年代末期盛行的課程運動,是一種全國性的課程發展模式,稱為研究、發展、推廣、採用模式;其限制在於由上而下的課程設計模式,以學科尖端研究為主導,於是課程標準、指引及課程大綱的訂定均有中央集權的趨勢。而一九七○年代以來,反集權、重民主與自治的潮流興起,產生了學校本位課程發展運動,該運動係一草根性(由下而上)的課程改革,透過學校的...
學校班級或教育的選擇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應社會分工和社會階層化的事實需要,教育的過程須參酌社會的結構和需要,將每個人按其性向與能力分配到成人社會中適當的位置,以達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目的,便是教育的選擇功能。
  學校是教育實施的主要場所,而班級又是學校的基本組織單位。因之,教育的選擇功能便常在班級及學校內生。
  美國學者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曾以美國中小學為例,說明此種功能的多樣性。例如黑白分校,有錢子弟讀私立學校,是一種以學生身世背景為主的選擇功能。又如入學同一學校後,有人讀資優班,有人讀普通班;有人讀美術班,有人讀音樂班;是一種以學生素質或天分因素為主的選擇功能。次如同班同學中有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