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01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寶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貴的東西。《三國志.卷五.魏書.后妃傳.文昭甄皇后》:「後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后家大有儲穀,頗以買之。」《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有個朋友雷煥也是博物的人,遂選他做了豐城縣令,托他到彼專一為訪尋發光動天的寶物。」
寶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寶物籃( zisan),是以水藤編織成的藤籠,用來收藏如∞字形金片、銀帽、玻璃珠、瑪瑙及銀片手環等的貴重物品。當男人被邀請參加落成禮等盛宴時,會背著寶物籃前往,到參加地點時,再從籃裡將各類寶物、首飾穿戴起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珍貴的、稀有的。如:「寶物」、「寶刀」、「寶庫」、「寶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訪求。如:「物色」。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物理:A>事物之理。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古籍中也記載: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不忍心看母鹿傷心,於是偷偷放走主人獵得的小鹿,結果主人知道後很生氣的把他趕走;戰國魏將樂羊攻打中山國時,正好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這九個字是:『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曲阜令就將這件春秋時代的古物獻給裴丞相,好古的裴丞相視之為寶物。有一天,裴丞相設宴和門生聚會,大家圍著看這件古寶,讚美之聲此起彼落,只有劉蛻認為那不是古寶,而是近代的贗品。裴丞相很不高興,要劉蛻說出理由。劉蛻說:「齊侯小白死後,諡號是「桓公」。他九合諸侯,完成霸業。葵邱之會是第八盟。當時齊侯尚健在,是不可能用諡號稱呼的。」裴丞相聽了,「恍然始悟」,令人把盎擊碎,和門生們繼續把酒言歡。「恍然大悟」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恍然始悟」演變而出,用來指猛然醒悟過來。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說還沒有。孟嘗君不但要他趕快去把寶劍收下,還在門板上寫下:「能使我揚名、阻止我犯錯,縱然私下收受寶物的人,都請快來進諫。」  除了《戰國策》之外,時間較早的《左傳》已有「舉趾高」的說法。《左傳.桓公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說的是:鬥伯比覺得莫敖走路時腳抬得很高,顯得很驕傲,必定會失敗。不過,在《戰國策》中,除了「舉足之高」的用法又接以「志之揚」,語義較完整。後來「趾高氣揚」這個成語應該就是從《戰國策》演變而出,用於形容人驕傲自滿、得意忘形。
集思廣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厭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買到一顆徑長一寸的聞所未聞的大珍珠。 回到家,滿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個盒子,上面鑲嵌了金銀和其它寶物,然後把那大珍珠放在裡面,嚴密地收藏著。只在大的年節,他才拿出來給二三知己看。滿意有個鄰居名叫壽量,也聽到滿意獲得一顆大珍珠的事。看到別人談論時臉上那種企慕之色,有好幾次他都想把家裡密藏的祖傳大珍珠,拿出來同滿意比一比。只是礙於祖宗“不可輕易示人”的遺訓,這才作罷。事有湊巧,不久兩人都得了一種奇怪的病,臥床不起。 四處問卜求醫,古怪稀奇的東西吃了若干,只是病不見有任何起色。兩家人家上上下下的人都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但還...
唇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回來,那還不容易嗎?”一番話說得晉獻公如釋重負,於是決定按荀息的計謀行事。虞國的國君見到這兩件稀世寶物後,有些動心,打算給晉國借路。這時,虞國大夫宮之奇出面勸阻說:“國君可不能這樣做呀!虢國是我們的鄰邦,他們與我國恰似一種唇齒相依的親密關係,如果嘴唇沒有了,牙齒是會受凍的呀!長期以來,我們兩國在危難之際互相救助,這並不是什麼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戰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給晉國借路,讓其攻打虢國。如果晉國在今天消滅了虢國,我們虞國在明天就會被晉國吃掉,這該是多麼危險的事啊。”可是,虞國國君一心貪戀晉國的寶玉和良馬,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