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9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時勢、形勢。《水滸傳》第四九回:「不想他這兩個不識局面,正中了他的計策。」《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士誠原沒有統一之志,只此局面已自滿足,也要休兵。因遂通款元朝,奉其正朔,封為王爵,各守封疆。」
2.規模。《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但是兄弟這邊局面小,恐怕棘枳之中,非鳳鸞所棲。」《官場現形記》第二六回:「呀呀呼!兄弟若不是的頂真,都像這樣東挪西借起來,那裡還能撐得起這個局面?」
3.光榮、名譽。明.高明《琵琶記》第三四齣:「寒由他自寒,不可壞了局面。」
尷尬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發展成難以解決的地步。如:「你當初不肯聽我勸告,才會弄成今天這種尷尬局面。」
2.令人難為情,不自然的場面。如:「面對這種尷尬局面,教人真想挖個地洞鑽。」
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新的人、事、物而造成不同於以往的情況。如:「由於新球隊的加入,使得我國的職棒比賽,開啟了新局面。」
不識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明形勢、不識時務。《水滸傳》第四九回:「原來毛仲義五更時,先把大蟲解上州裡去了,卻帶了若干做公的,來捉解珍、解寶。不想他這兩個不識局面,正中了他的計策,分說不得。」也作「不知起倒」、「不識風色」、「不識起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勢。如:「戰局」、「局面」、「世局」、「危局」、「顧全大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景況、情況。如:「場面」、「局面」、「世面」。
光風霽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世太平的局面。《大宋宣和遺事.元集》:「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風晦冥之時多。」後亦以比喻人的胸懷坦蕩,品格高潔。《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周敦頤傳》:「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也作「光霽」。
運籌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籌帷幄」的「籌」,是計數的器具。「運籌」,計算、謀劃之意。「帷幄」,軍旅中的帳幕。「運籌帷幄」是指在軍帳中出謀策劃。《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記載,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英雄四起,最後形成劉邦與項羽兩人楚漢相爭的局面。垓下一戰,項羽兵敗,後於烏江自刎而死,劉邦成為天下之主,因而開啟漢朝的時代。局勢穩定之後,漢高祖劉邦在雒陽南宮款宴群臣,向諸臣說:「今天我為什麼可以得到天下?而項羽卻會失敗呢?」大臣高起和王陵便回答說:「陛下您在部下建功後,能論功行賞,與人同利,不會藏私,項羽卻不是如此。他嫉妒有能力的人,對待有功者不但不賞賜,反而傷害他們,不願與人共享戰果,所以不得人心而失敗。」劉邦聽了說:...
相形見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這蘇州撫臺姓葉,號叫伯芬,本是赫赫侯門的一位郡馬。……一位赫赫侯府郡馬,自然有人照應,委了他一個軍裝局的會辦。這軍裝局局面極闊,向來一個總辦,一個會辦,一個襄辦,還有兩個提調。總辦向來是道臺;便是會辦、襄辦,也是個道臺;就連兩個提調,都是府班的。他一個部曹1>,戴了個水晶頂子2>,去當會辦;比著那紅藍色的頂子,未免相形見拙。何況這局裡的委員,藍頂子的也很有兩個;有什麼事聚會起來,如新年團拜之類,他總不免跼蹐不安;人家也就看他不起。那總辦更是當他小孩子一般看待。 〔注解〕 (1) 部曹:古代官署或部門分科辦事,因此明清時代稱掌管各部門的職官為部曹。 (2) ...
鷸蚌相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兩相爭執必會造成兩敗俱傷,而讓第三者獲利的局面。典出《戰國策.燕策二》。[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