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53 ms
共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差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異的距離或現象。如:「我跟他在想法上有些差距。」
|
差距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距模式指由普羅佛斯(M.M. Provus)所提倡之課程評鑑模式;旨在比較「標準」和「表現」,以便分析兩者之差距,做為課程方案改進的依據。
差距模式界定教育方案的「標準」包括三種類型:(1)預期結果,指教育方案的目標;(2)先在因素,指實現目標所需的人員、媒體與設備;(3)過程,指為達成目標,師生需要從事的活動。 差距模式的評鑑方式包括下列程序:(1)界定教育方案的標準,亦即評鑑人員詳細描述預期結果、先在因素與過程等教育方案的性質,是界定該方案的標準;(2)確定該教育方案各方面和有關標準之間是否有差距;(3)使用此差距資料,來改變表現或改變方案標準。 |
鄧肯新多重差距檢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鄧肯新多重差距檢定」是多重比較法之一。此法由鄧肯(D.B. Duncan)在一九五一年提出,一九五五年作了改進;因用不同對的平均數之差與不同的臨界值最小顯著範圍(LSRα)比較,故得名。其檢定的步驟為:(1)將k組的平均數從大到小排列,按其順序列出對比組;(2)計算對比組的兩平均數之差;(3)按誤差均方MSw的自由度df和所檢定範圍內平均數的個數α查「多重比較中的Duncan表」得α水準的顯著性t分布的範圍SSRα;(4)按公式
求最小顯著範圍,上式中n為樣本大小。每個差數只要超過了相應的LSRα,就被認為在某α水準上顯著。當各樣本大小不等時, |
數位差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位差距(Digital divide)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數位差距(digital divide)或譯為數位鴻溝,是指在現今及未來的網路時代中,擁有電腦、網路等數位化科技者,正快速拉大與未擁有者在知識取得、財富以及社會地位的距離,形成新的社會不公平現象,此一現象在學校教育體系尤為明顯。 內容說明數位差距一詞,首度由美國商務部在一九九九年發表的...
|
兩代差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代差距又稱代溝,係指不同世代群體所知覺的價值、信念、行為的差異。亦即指兩個世代之間在行為方式、生活態度、價值觀念方面的差異。從廣義而言,兩代指青年一代與中年以上的一代;從狹義而言,兩代係指父母與子女兩代;從量而言,一代為三十年;唯近年來社會變遷快速,一代已縮短為二十年。
年輕一代認為年老一代是陳舊、落伍、與時代脫節,因之對年老一代產生反抗、違拗、固執己見、為所欲為等行為。而年老一代則認為年輕一代倔強、放蕩、恣肆、任性、不堪造就,因之對年輕一代發生失望、灰心、苛責等現象。 兩代在思想、生活態度、家庭責任、政治、行為、交友、用錢、服裝等方面皆可能表現差異。兩代所以... |
差距評價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距評價模式(discrepancy)差距評價模式是由普羅佛斯提出的。他指出,一些評價模式只重視幾種課程計畫之間的比較,沒有注意該計劃本身所包含的成分。而事實上一些自稱在實施某種課程計畫的學校,並沒有按照該課程計畫來運作。所以,這類計畫之間的比較並沒有什麼意義。差距模式旨在揭示計劃的標準與實際的表現之間的差距
|
秒差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天體距離的長度單位,一秒差距約為3.26光年。
|
貧富差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人與富人在各方面所存在的差異程度。
|
智商成就差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商成就差距是指學生的學習潛在能力與學生的學習成就之間的差異。學生在智慧潛能與學習成就間非常的不相稱或不一致,可能顯現在某一方面或許多方面。
造成低成就的原因甚多,除了個人學習障礙外,尚有教學不足、缺乏學習動機和興趣、心理或情緒的因素以及低成就的標準等。 判定學習潛能和學習成就間的差距時,應考慮學習潛能、學習成就、和差距的嚴重程度三個問題: 1.學習潛能:通常利用智力測驗來評量能力,以計算智力商數(IQ)。智力測驗常被批評測驗本身有文化或種族的偏見,導致某些群體智力商數偏低;其次是不正確的評量或施測程序,造成不正確的結果;再次是智力測驗得分的變異性... |
秒差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文學中,量測距離之單位。1秒差距相當於3.26光年。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