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40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師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長的訓示、教誨。《文選.江淹.雜體詩.嵇中散》:「曰余不師訓,潛志去世塵。」唐.劉知幾《史通.卷一○.自敘》:「既欲知古今沿革、曆數相承,於是觸類而觀,不假師訓。」
師訓練機構(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九四年十月五日英國新設了教師訓練機構(TTA),設立的目的在[一九九四年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 1944)中宣稱:「提升教學水準,促使教學成為一種終身職業,……使學校涉入所有的師資培育課程」,將原本分散的師資培育功能統合,包括「師資培育制度的建立、認可師資培育課程,……以及以改進教學及師資培育的觀點執行或致力於研究」。
  師資訓練機構管理的事項為:品質、認可制度、資金分配、研究及分配學生名額予各學校。此機構期望能進一步管理在職訓練,及執行新主任教師的訓練課程,且希望以提供獎學金的方式吸引教師任教師資極度缺乏的科目,並以節省公共支出的名目強調成本效益。所有的...
師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訓練係指國家、政府或民間機構為培養專業師資,所從事的系統化、專業化的教師培育工作與活動。教師的專業訓練主要包含二種類型:一為職前訓練,一為在職訓練。職前訓練指教師在取得專業任用資格以前,在師資培育機構(包括師範院校或一般大專院校)中從事有關教育專業知能與課程的學習。而當教師取得專業任用資格之後,為增進專業成長,充實專業知能,無論是為較高學歷的進修或長、短期的研習等,均為在職訓練。
  職前訓練主要有師範制、開放制與折衷制三種方式。師範制是指政府設立培育師資的專責機構,即由師範院校統一培養中、小學的師資。開放制是指師資訓練開放給一般大學院校辦理,只要依規定修畢教育專業課程與學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傳授學問或技藝的人。如:「老師」、「教師」、「師徒」。
學習、效法。如:「師法」、「師事」、「師古」。
榜樣、表率。如:「萬世師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稱有專門技藝的人。如:「醫師」、「律師」、「理髮師」、「鋼琴師」。
對道士或僧尼的尊稱。如:「法師」、「禪師」。
軍隊的編制單位。或泛指軍隊。如:「師團」、「誓師北伐」、「班師回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導、教誨。如:「教訓」、「訓示」、「訓誨」、「訓斥」、「訓勉」。
可遵循的言語。如:「古訓」、「庭訓」、「校訓」、「家訓」、「不足為訓」。
解釋文字的意義。如:「訓詁」。
鞭辟入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辟,鞭策、激勵。「鞭辟入裡」指研究學問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處。語本《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後用「鞭辟入裡」形容評論見解深刻透澈。 △「入木三分」
焚膏繼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文中敘述大學老師訓誨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的學習,以後才能有成就。學問和品德都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話都還沒說完,就有一位學生譏笑他說:「老師,您不要騙我們了!這麼久以來,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大大小小的知識一絲一毫也不放過,連夜晚都點燈接著白天來讀書。結果呢?只因抨擊異教邪說,排斥佛、老思想,便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您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焚膏繼晷」這句成...
無獨有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某種少見的人、事、物,偏有類同者出現恰巧湊成一對的情況。或指兩項事物恰巧相同或類似。※語或本《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
敬業樂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獨到的見解,及對朋友的選擇,這時候可以稱之為小成。九年時知識通達,能夠觸類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違背師訓,就可以稱之為大成。這時候才能夠教化人民,移風易俗,然後附近的人都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這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第。古書說:螞蟻時時學習啣泥,然後才能成大垤。就是這個意思。 補充相似詞: 實例小華向來敬業樂群,深深獲得老師與同學的肯定。 參考資料http://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6%95%AC%E6%A5%AD%E6%A8%82%...
自欺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時,禪宗出現了一派禪者,他們打著禪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名號,卻不講經教、不從師訓,以為是脫去文字的束縛來說禪,其實所談論的都只是些淺薄無根的空話,卻自認為繼承了禪宗的正統。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滿這一派禪者的作法,他在所著《石門文字禪》中認為他們讓「佛祖之微言,宗師之規範,掃地而盡也」。禪宗本不立文字,惠洪卻用文字說禪,正是對此種現象的一種反省。在書中列有「題古塔主兩種自己」一節,惠洪藉六祖和永嘉玄覺禪師之口,說明佛法本來不能用任何事物來加以比喻,因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無實體,只是空,根本無法描述。所謂的「兩種自己」,就是落入了形體的對立之中,不合於禪宗的主旨。這些人被自己侷限的想法所蒙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