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2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用均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用均等即視所有的引用同等重要,其亦是引用文獻分析研究之一大爭議。一般而言,引用文獻分析研究中的引用文獻計數,主要目的在從引用文獻被引用次數的多少來確認其重要性,由於同一篇作品被多次引用亦只計算一次,故其前提假設為所有的引用等值。此種認知自有所疏失,忽略了其他面向,因為一篇文獻包含許多部分,例如:導論、方法論、結果與結論等,引用文獻出現在那一部分,足以彰顯其不同的重要性。再且,被引用一次以上的引用文獻又如何處理呢?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目前單純計算引用次數來決定其重要性,會因「馬太效應」的影響偏袒「高被引用者」,許多作者只是因為他聲望高,名氣大而被引用,並非他的文章對引用文獻有實質的影響...
Small, H. and Sweeneym, E. (1985). Clustering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Using Co-Citation, I: aComparison of Methods. Scientometrics, 7(3-6),391-40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等同、相等。如:「均衡」、「均等」、「平均」、「均權」、「貧富不均」、「勢均力敵」。
都、全部。如:「均可」、「老少均安」、「均已脫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如:「牽引」。
領導、帶領。如:「指引」、「引導」、「引人入勝」。
招來、招致。如:「引起」、「引禍」、「拋磚引玉」。
援用。如:「引用」、「引證」、「援引」、「旁徵博引」、「引經據典」。
伸長、延長。如:「引領而望」、「引吭高歌」。
離去。如:「引退」、「引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如:「用人」、「任用」、「運用」、「用兵」。
功能、效果。如:「功用」、「器用」、「作用」、「效用」。
吃、飲。如:「用飯」、「用菜」、「用茶」、「用湯」、「用餐」。
花費的錢財。如:「家用」、「零用」、「花用」、「用度」。
付出、施行。如:「用情」、「感情用事」、「用盡心機」。
需要。如:「你不用去!」、「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可供使用的、應用的。如:「用品」、「用具」、「用途」、「用處」。
用功:認真學習。如:「用功讀書」、「努力用功」。
用意:存心、意圖。如:「你的用意何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級、次第。如:「等級」、「優等」、「上等」、「甲等」、「劣等」。
指數量相同、次第相齊。如:「相等」、「等於」、「平等」。
待、候。如:「等待」、「等車」、「等候」。
表刪節的用語。如:「這次畫展參展的作品有書法、國畫、素描等等。」
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任用。《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李膺傳》:「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為長樂少府。」《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話說宋朝失政,國喪家亡,禍根起於王安石引用婿蔡卞及姻黨蔡京在朝,陷害忠良。」
2.言論及文章中援用古書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語等等,稱為「引用」。是一種訴之於權威或訴之於大眾的修辭法。
均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均同、平等。如:「機會均等」。也作「均平」。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