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侍從、隨從。《三國演義》第一九回:「時方冬寒,分付從人多帶綿衣。」《儒林外史》第一回:「吩咐從人都下了馬,屯在外邊,把馬都繫在湖邊柳樹上。」也作「人從」。
天不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事與願違。如:「即便天不從人願,情勢發展未如預期,但大家仍戮力以赴,力挽狂瀾。」《二刻拍案驚奇》卷四:「爭奈天不從人願,楊僉憲齎表進京,拜過萬壽,赴部考察。他貪聲大著,已註了不謹項頭,冠帶閑住。」
舍己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棄自己的意見或利益,而尊從他人。《書經.大禹謨》:「稽于眾,舍己從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也作「捨己就人」、「捨己從人」。
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態發展順心如意。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誰知天從人願,到的我家不上三日,就添了一個滿抱兒小廝。」《紅樓夢》第四回:「如今卻好陞出去了,可知天從人願!」也作「天隨人願」。
捨己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棄己見,聽從他人。也作「舍己從人」、「捨己就人」。
屈己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委屈自己,以依順他人。如:「為了大局著想,他也只好屈己從人了。」
應天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合天命,順從民心。《梁書.卷五○.文學傳下.顏協傳》:「高祖受禪,見遠乃不食,發憤數日而卒。高祖聞之曰:『我自應天從人,何預天下士大夫事?而顏見遠乃至于此也。』」也作「應天從民」、「應天從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跟隨。如:「跟從」、「力不從心」。
依順。如:「服從」、「順從」、「至死不從」。
參與。如:「從事」、「從軍」。
自。如:「從此」、「從來」、「從頭來過」。
依照、採取。如:「從速」、「從輕發落」。
採取。如:「從寬處理」、「從善如流」。
從容:安適不緊張的樣子。如:「從容不迫」、「從容就義」。
附和的、陪同的。如:「從犯」、「主從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高宗〈有所思〉詩:「我思虞廷,應無面從人,重華何事諄諄?大智若愚,大詐若忠,動云孤立,寧無暗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