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4.85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微生物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研究微生物,如藻類、細菌、蕈菌、酵母、原生物及過濾性病毒的科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小、不明顯的。如:「細微」、「微小」、「微生物」、「見微知著」。
稍稍、輕、略。如:「稍微」、「微笑」。
衰弱、勢力小。如:「衰微」、「式微」。
精深。如:「微妙」、「精微」。
卑賤。如:「卑微」、「人微言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非常。如:「生恐」、「生怕」。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訪求。如:「物色」。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物理:A>事物之理。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生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一切有生命的物體。《莊子.人間世》:「養虎者不敢以生物與之。」唐.元稹〈含風夕〉詩:「生物固有涯,安能比金石。」
2.生成萬物。《禮記.樂記》:「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氣衰則生物不遂。」《荀子.禮論》:「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
細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原核生物的單細胞微生物,依其外形可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及弧菌四類,以分裂法繁殖,多靠寄生或腐生方法生活,遍布於土壤、水、空氣、有機物質或生物體內和體表。有些細菌會引起嚴重的疾病,如霍亂、破傷風等,有些則對人類有益處。
生物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物鏈(food chain)(註1)1.1 生物鏈斷裂會帶來非常嚴重的生物學後果1.2 生物界的種種相互作用1.3 關鍵字 生物鏈(food chain)(註1)1.在自然界,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間存在著一種複雜的關係,它們互相提供食物,彼此依存,形成鍊條關係,這就叫做生物鏈。2.生物鏈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使人類受益非浅。比如:植物長出的葉和果實昆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 鼠類才不會成堆。當動物的粪便和屍體回歸土壤後,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和果。就這樣,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循環...
皮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覆動物的最外層構造,人體皮膚由外而內可細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層,具有保護、排泄或調節體溫等功用。
淋巴循環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淋巴循環系統(Lymphatic system) (註2)1.1 三大功能(註2)1.2 淋巴組織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淋巴循環系統(Lymphatic system) (註2)人體除血管外,血液中尚有部分液體會在流經微血管壁時,滲入組織細胞間隙內,而構成另一套特殊的管系,稱為淋巴系統。此系統是由淋巴液、淋巴管及淋巴組織所組成。當血液經由微血管滲透進入組織細胞間隙,便成為組織液,一旦進入淋巴管的組織液,便稱為淋巴液和淋巴,淋巴液不含紅血球,但白血球含量則很高,淋巴液由身體組織內的淋巴管運送,最後在胸腔上不流回靜脈。淋巴系統中最小的淋巴管稱為淋巴微管,構造上與微血管相似,由單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