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42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怪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奇怪、詭異。《三國演義》第七八回:「孤在戎馬之中,三十餘年,未嘗信怪異之事,今日為何如此?」
2.奇怪而反常的現象。《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驚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怪異的事物。如:「標新立異」。《公羊傳.隱公三年》:「己巳,日有食之,何以書,記異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奇異、不尋常。[例]怪異、奇怪、怪事
罄竹難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較早見於戰國時的文獻《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文中有一段描述了亂世的各種異象,譬如天上的雲呈現出怪異的形狀、太陽有日蝕的現象、同時有兩個或四個月亮一起出現、馬的頭上長出犄角、有人養出長有五隻腳的雄雞或母豬生下小狗等等,這些奇怪的現象「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意思是說這些奇怪的現象,都是由於政治敗壞所帶來的亂亡徵兆,而且這種國家即將敗亡的徵兆,多到用盡荊、越兩地的竹子來寫都寫不完。後來「罄竹難書」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來是用來形容亂象之多,後來則轉變而專用於形容罪狀極多。如《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公孫賀》便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之說,《舊唐書...
恬不知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恬不知恥」原作「恬然不恥」。唐馮贄作的《雲仙雜記》,雜載古今逸事。書中記載一個叫做倪芳的人,他的個性不受拘束又特別古怪。平常喜歡喝酒,喝了酒後行為常瘋瘋癲癲,怪裡怪氣,並作一些怪異的舉動,一點也不覺得可恥。有一天,他喝完酒後,把《毛詩》這本書卷了卷,再沾上油當作蠟燭。他點著這個蠟燭,拿著它到外面遊盪了一夜。後來「恬不知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
光怪陸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怪,怪異的光景。參見「光怪」條。陸離,參差分散的樣子。參見「陸離」條。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繽紛。《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那柴燒的一塊一塊的,結成就和太湖石一般,光怪陸離。」《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金、銀兩姊妹看見一座洋貨鋪,陳設得光怪陸離,便跨步進去。」也作「陸離光怪」。
蹊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怪異而違背常情。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子細尋思,兩回三次,這場蹊蹺事。」《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六人看這光景,覺得有些蹊蹺。」也作「蹺敧」、「蹺蹊」。
瞠目結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瞠目結舌」係由「瞠目」及「結舌」二語組合而成。 「瞠目」的意思是睜大眼睛。語或出宋.洪邁《夷堅志.丁志.卷一.金陵邸》。《夷堅志》是宋朝著名的志怪小說,記載許多傳聞的怪異之事。〈金陵邸〉記載一個官員因調職赴臨安任官途中,路過金陵,投宿在官舍裡,正打算休息時。突然見到兩個怪人「瞠目」直視著他,還說了些怪話。這個官員被驚嚇得魂不附體,趕快搬離官舍到客棧的故事。 「結舌」的意思是說不出話。出自《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漢哀帝時,外戚專政,國家危亂,待詔李尋上書直諫哀帝,他勸哀帝:要治理好一個國家,就要能夠任用賢能。不能讓賢能之士像成帝時的王章一樣,因為直言極諫而被誣陷至死。這樣會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形容舉止怪異、特殊。如:「這人可絕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記、記號。通「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訖無文號旌旗表識,咸怪異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