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6.80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慚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羞愧。《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三公子滿心慚愧,叫請了四老爺和楊老爺出來。」《文明小史》第四○回:「說得陸天民很覺慚愧,臉都紅了。」
2.僥倖、難得。常用作自謙之詞。宋.蘇軾〈浣溪沙.慚愧今年二麥豐〉詞:「慚愧今年二麥豐,千畦細浪舞晴空。」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小生慚愧,有緣遇這個小娘子,許我明夜再會。」
慚愧無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羞愧的無地自容。《西遊記》第三一回:「公主聞此正言,半晌家耳紅面赤,慚愧無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羞愧。如:「慚愧」、「羞慚」、「自慚形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理虧或做錯事,而感到難為情。如:「慚愧」、「愧不敢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明.宋濂〈秦士錄〉:「兩生素負多才藝,聞弼言,大愧,下樓足不得成步。」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王都感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合縱盟約是為了楚國,不是為了趙國。” 聽了毛遂這番數說,楚王甚感慚愧,當眾發誓確定合縱盟約,並在毛遂建議下,與平原君、毛遂、十九食客吮雞、狗、馬血以為證。平原君回到趙國後,立即把毛遂尊為上等賓客,並自責自己未讓食客充份表現自己,以至不識人才,差點兒誤了大事。 三、相似詞自動請纓、自告奮勇、挺身而出 三、相反詞裹足不前、婉言謝絕 四、例句聽說公司有意派人到大陸開拓市場,阿標毛遂自薦爭取前往,不久就打出一片天下。
暮鼓晨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寺中朝課之前和熄燈之前皆會敲擊鐘鼓,用以警惕與自勵。宋.俞德鄰〈送程道大歸新安兼簡憲使盧處道學士〉四首之三:「我生慚愧賈胡留,暮鼓晨鐘復報秋。」也作「朝鐘暮鼓」、「晨鐘暮鼓」。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舊唐書.卷八八.陸元方列傳》載,唐朝時的陸象先,做人做事頗有器度。在蒲州刺史任內,曾經有個小官犯了錯,他訓斥了幾句就讓他離開,一旁的書記官說:「他這個樣子應該受到杖打的刑罰吧!」陸象先回答說:「他一定能依常情體會到我對他的訓誡,如果這樣的過失就要用杖刑,那你才應該首先被罰!」書記官聽了之後便慚愧得不敢再多說話。陸象先常對人說:「天下本無事,祗是庸人擾之。」他意為天底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徒生紛擾,使得世事愈加繁複雜亂。如果在事情剛滋生時,就能冷靜的面對,一切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在刺史任內,他也將這個理念貫徹到政事當中,無論百姓與官吏,都對他充滿了感念。後來「庸人自擾」這...
欲蓋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昭明,善人勸焉,淫人懼焉,是以君子貴之。 〔注解〕 (1) 回:違反。 (2) 疚:音ㄐ|ㄡˋ,慚愧後悔。 (3) 章:表揚、顯揚。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敢說話。
刎頸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讓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請求原諒。寬宏大量的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反而與他結交,兩人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原文中的「刎頸之交」就用來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