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81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慨痛恨。《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兒子憤恨,借這個賊名,殺了。」《孽海花》第六回:「那年法越和約簽定以後,國人中有些明白國勢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卻又個個興高采烈,歌舞昇平起來。」
憤恨不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慨痛恨,情緒激動難以平和。《三國演義》第四回:「見卓殘暴,憤恨不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懷怨。如:「恨意」、「仇恨」、「恨之入骨」。
憾事。如:「遺恨」、「抱恨而終」、「自古多情空餘恨」。
後悔。如:「悔恨萬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心中不滿而動怒、生氣。如:「憤恨」、「憤怒」。唐.駱賓王〈代徐敬業討武氏檄〉:「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
指鹿為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馬」條。 01.《魏書.卷一九.景穆十二王列傳下.南安王》:「致使忠臣烈士,喪氣闕庭;親賢宗戚,憤恨內外。妄指鹿馬,孰能踰之?王董權逼,方此非譬。」  參考詞語︰呼鹿為馬注音︰ㄏㄨ ㄌㄨˋ ㄨㄟˊ ㄇㄚˇ漢語拼音︰hū lù wéi mǎ釋義︰即「指鹿為馬」。見「指鹿為馬」條。 01.《梁書.卷三八.賀琛列傳》:「是故古人云:『專聽生姦,獨任成亂。』猶二世之委趙高,元后之付王莽。呼鹿為馬,卒有閻樂望夷之禍,王莽亦終移漢鼎。」  參考詞語︰鑿空指鹿注音︰ㄗㄠˊ ㄎㄨㄥ ㄓˇ ㄌㄨˋ漢語拼音︰záo kōng zhǐ lù釋義︰猶「指鹿為馬」。見「指鹿為馬」條。 01.唐.李珏〈故丞相太子...
信口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了李銀匠夫婦,自己則前往道觀出家去了。後來包拯為民除害,智斬了魯齋郎,李銀匠和張珪也得以發洩心裡的憤恨。包拯因此勸張珪還俗,重振家業,但是張珪卻已心如死灰,說明自己自從出家後,就再也沒想過要重回塵世的生活,儘管包拯隨口說出,瑣碎囉嗦地說了一番,也都無法說動他的心,堅決不肯還俗。後來「信口開合」演變成「信口開河」,合、河音同,「開河」大概指話如河水般洩出。所以可用來比喻隨口亂說。「信口開河」較早的書證出自於《孤本元明雜劇.漁樵閑話.第一折》:「似我山間林下的野人,無榮無辱,任樂任喜,端的是信口開河,隨心放蕩,不受拘束。」
憤世嫉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恨不合理的社會現狀,憎恨邪惡的勢力。語本唐.韓愈〈雜說〉四首之三。後用「憤世嫉俗」形容對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仇,一致對付仇敵。參見「同仇」條。敵愾,抵禦所惱恨的人。參見「敵愾」條。同仇敵愾指共同抱著憤恨心情,齊心同力抵抗敵人。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五.訥親》:「金川雖云小醜,而老師糜餉,克捷無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敵愾之念。」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如在醉夢之中。宋.魏了翁〈水調歌頭.檥櫂漢嘉口〉詞:「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夢死,轉首總成埃。」《孽海花》第六回:「那年法越和約簽定以後,國人中有些明白國勢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卻又個個興高采烈,歌舞昇平起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惡意的看人。常表示憤恨或不滿。如:「這個路人很不高興的瞪了對方一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