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應舉     
瀏覽人次:196 收藏人次:0
參加科舉考試。元.無名氏《凍蘇秦.楔子》:「如今七國爭雄,都下招賢之榜,您孩兒稟過父親母親,待和哥哥同去應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元來宋時宗室自有本等祿食,本等職銜,若是情願讀書應舉,就不在此例了。」
    
瀏覽人次:45799 收藏人次:2244628
當、該。如:「應當」、「應該」、「應有盡有」。
回答。如:「應和」、「應對」、「回應」、「一呼百應」。
承諾、同意。如:「答應」、「應承」、「應許」。
對付、對待。如:「應付」、「應戰」、「隨機應變」。
參加。如:「應徵」、「應考」、「應試」。
配合。如:「應用」、「應景」、「應時」、「應運而生」。
接受。如:「應邀」。
    
瀏覽人次:21942 收藏人次:3931893
扛起、抬起、往上托。如:「舉手」、「高舉」、「舉重」、「舉頭望明月」。
提出。如:「舉例」、「列舉」、「檢舉」。
推選。如:「選舉」、「推舉」。
全部的、整個的。如:「舉世聞名」、「舉國歡騰」、「舉世公認」、「舉國上下」、「舉家遷移」。
行為、動作。如:「舉止」、「壯舉」、「義舉」、「善舉」、「一舉一動」。
起、興起、發動。如:「舉義」、「百廢待舉」、「大舉進攻」。
生養。如:「一舉得男」、「中年舉子」。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51997 收藏人次:3369131
釋義︰猶「敝帚自珍」。見「敝帚自珍」條。
01.宋.蘇軾〈次韻秦觀秀才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甚熟將入京應舉〉詩:「千金敝帚那堪換,我亦淹留豈長算。」
02.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一三.史書佔畢引》:「因念昔之好事,有什襲碔砆,千金敝帚者,而竊慨余之有類乎是也,輒稍銓擇,離為四篇。」 參考詞語︰弊帚自珍注音︰ㄅ|ˋ ㄓㄡˇ ㄗˋ ㄓㄣ漢語拼音︰bì zhǒu zì zhēn釋義︰即「敝帚自珍」。見「敝帚自珍」條。
01.宋.陸游〈八十三吟〉:「枯桐已爨寧求識,弊帚當捐卻自珍。」
02.宋.陸游〈初夏幽居〉詩四首之二:「寒龜不食猶能壽,弊帚何施亦自珍。」
黃粱一夢     
瀏覽人次:35176 收藏人次:1223861
比喻榮華富貴如夢一般,短促而虛幻。亦比喻欲望落空。參見「黃粱夢」條。元.范康《竹葉舟》第一折:「因應舉不第,道經邯鄲,得遇正陽子師父,點化黃粱一夢,遂成仙道。」
移花接木     
瀏覽人次:14693 收藏人次:926581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宋時汴梁曹州曹南村周家莊上有個秀才,姓周名榮祖,字伯成,渾家張氏。……那榮祖學成滿腹文章,要上朝應舉。他與張氏生得一子,尚在襁褓,乳名叫做長壽。只因妻嬌子幼,不舍得拋撇,商量三口兒同去。他把祖上遺下那些金銀成錠的,做一窖兒埋在後面牆下。……陳德甫叫出長壽來,三人抱頭哭不住。分付道:「爹娘無奈,賣了你,你在此可也免了些飢寒凍餒,只要曉得人事,敢這家不虧你,我們得便來看你就是。」小孩子不捨爹娘,吊住了,只是哭。陳德甫只得去買些果子來哄住了他,騙了他進去。周秀才夫妻自去了。那賈員外過繼了個兒子,又且放著刁勒1>買的,不費大錢,自得其樂。就叫他做了賈長壽。曉得他已有知覺,不許...
    
瀏覽人次:11509 收藏人次:8793082
5.工夫。如:「用功」、「練功」。唐.韓愈〈答殷侍御書〉:「一來應舉,事隨日生,雖欲加功,竟無其暇。」
王維     
瀏覽人次:9241 收藏人次:491663
記載:“王維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嫻音律,妙能琵琶,遊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關於王維應舉,《集異記》曾有一段有趣的記載。當時有一個叫張九皋的人,使人走通了公主的後門,公主曾授意京兆試官,要以張九皋為解頭。王維也將應舉,同岐王商量,希望得到歧王推薦。但歧王權勢哪比得上公主,不能與公主爭,於是只好以王維的才華去爭取公主,如此這般地安排了一番。過了幾日,岐王讓王維穿上錦繡衣服,鮮華奇異,帶著琵琶,同到公主第宅,說是帶酒樂來為公主奉宴。王維...
夜長夢多     
瀏覽人次:8558 收藏人次:465841
夜如果長了,一個人睡覺時間也跟著拉長,作的夢也隨之繁而多變。所以「夜長夢多」是種生活體驗。這句成語出現較早的文獻一般以為是宋代王令的〈客次寄王正叔〉詩。詩中有「夜長夢反覆」句。王令一生雖然貧困,但不應舉,不做官,因此他的詩深刻反映了民間的疾苦,也表現了自己救民於苦難的志願。這一篇是王令客居他地,寄予王正叔的賦詩,從詩中可見他悲淒的心境:在漫漫的長夜中,反覆做著夢,無法安眠到天明。感慨自己已年長,卻仍一事無成,憂愁與日俱增。在這廣大的天地中,哪裡是我的容身之處呢?而你也已達壯年之時,仍然貧困一生,和我是相同的命運。這裡的「夜長夢反覆」是睡不著的意思,所以下句接「百瞑百到家」。後來的「夜長夢多」則...
隱姓埋名     
瀏覽人次:6858 收藏人次:397408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據《元曲選》引)1>〔太白云〕我看二位都是讀書君子,方今聖朝以賢良方正取士,二位不去求名應舉,卻是隱遁山林,為著何來?〔正末云〕小生與兄弟慕山林幽雅,遂有終焉之意。那為官的,我怎麼學他?〔唱〕……【青歌兒】空一帶江山,江山如畫;止不過飯囊,飯囊衣架。塞滿長安亂似麻,每日價大纛高牙。冠蓋頭踏,人物不撐達,服色儘奢華。心行更姦猾,舉止少謙洽。紛紛擾擾由他,多多少少欺咱,言言語語參雜,是是非非交加。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聞達2>,隱姓埋名做庄家3>,學耕稼。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元.張壽卿《紅梨花.第四折》。
(2) 不求聞達:不追求名譽顯貴。見「不求聞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