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3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戒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慎恐懼。《左傳.桓公二年》:「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漢.王充《論衡.譏日》:「禍福自至,則述前之吉凶,以相戒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如:「畏懼」、「恐懼」、「懼怕」、「懼內」、「懼高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防備。如:「戒嚴」、「戒備」。
警告、勸導。如:「警戒」、「勸戒」、「訓戒」。
革除、改掉。如:「戒除」、「戒菸」、「戒酒」。
宗教上的規範約束。如:「齋戒」、「守戒」、「戒律」。
戴在手指上的環狀飾品。如:「鑽戒」、「金戒」、「戒指」。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將廣,項羽的實力分散,援兵未集,終於被重重的圍住。這時,項羽已戰到兵盡糧絕,情勢危急萬狀,但劉邦為戒懼這位力能拔山舉鼎,不可一世英雄的聲勢,仍不敢貿然以武力相加。後來聽從了張良的計策,改用了一種別開生面的戰術—四面楚歌來制服他。   由是,劉邦乃命令全體士兵,用荊楚(今湖北湖南)的方音反覆在楚軍的四周吹唱一支民歌,以表示漢軍完全占領了楚的土地。不想這方法果然收到了很大的功效。   一天,項羽夜起巡視,忽聞漢軍方面響起了一片歌聲。歌作楚音,詞調幽怨,一陣唱完,又是一陣。項羽聽後,不覺勾起了無限幽思,似是思鄉,又似傷別,感...
戰戰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畏懼而顫抖。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驀聽的人言馬嘶,威風也那猛勢,諕的我戰戰兢兢,慌慌張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用。《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以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不假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人黃榦在寫給好友的一封回信中,提到他細讀《中庸》一書的心得。大意是:《中庸》是子思子在家學中完全了解儒道的本末源流之後才寫成的一本書,書中詳盡闡發了聖賢之道的底細。全書從戒懼謹獨(心懷警戒恐懼謹守慎獨之道)講起,接著談到智仁勇三達德,最後以「誠」字作結。所謂「戒懼謹獨」,既不必勉強費力,也不用思考探求,一念之間,立刻就能體會箇中真意。初學的人果能勤奮懈地奉行把持,便得以完整保全上天賦與的本性。至於所謂「智仁勇」三德,以及「誠」之一字,只要加上講學力行的功夫,也就不難融會貫通了。「不假思索」就是直接摘自信中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不經過思考探求,立即做出反應。
逆來順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逆境順受注音︰ㄋ|ˋ ㄐ|ㄥˋ ㄕㄨㄣˋ ㄕㄡˋ漢語拼音︰nì jìng shùn shòu釋義︰猶「逆來順受」。見「逆來順受」條。 01.宋.陳錄《善誘文.對治十常》:「居富貴常憐貧困,受快樂常恐災禍,見在常生知足,未來常思戒懼,冤結常求解免,衣食常思來處,起念常教純正,出語常思因果,逆境常當順受,動靜常付無心。守此十常,更無煩惱。」(源) 參考詞語︰橫逆順受注音︰ㄏㄥˊ ㄋ|ˋ ㄕㄨㄣˋ ㄕㄡˋ漢語拼音︰héng nì shùn shòu釋義︰猶「逆來順受」。見「逆來順受」條。 01.宋.劉克莊〈臘月二十二夜漏下數刻小飲徑醉坐小閤睡傍無侍者仆於戶限眉鼻傷焉流血被面記以六言〉詩...
臨深履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1>,如臨深淵2>,如履薄冰3>。 〔注解〕 (1) 戰戰兢兢: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見「戰戰兢兢」。 (2) 如臨深淵:好像走到深水潭的邊上。比喻行事十分小心謹慎。深淵,比喻危險的地方。見「如臨深淵」。 (3) 如履薄冰:好像走在薄冰上。比喻處事極為謹慎小心。履,踐踏、踩。見「如履薄冰」。
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綱紀規章。《左傳.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原來太史慈所招軍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諳紀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