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60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把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握手、互相執手。晉.程本《子華子.神氣》:「今世之人,其平居把握附耳,呫呫相為然約而自保。」
2.掌握。如:「把握機會」、「把握光陰」。
3.成功的信心。《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如果怕沒有把握,何妨到上海去先會會那位礦師和他訂張合同。」
4.一握。《國語.楚語下》:「王曰:『其大小何如?』對曰:『郊禘不過繭栗,烝嘗不過把握。』」
把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處理好事情的能力。如:「他對處理這件事有把握,你就別為他擔心了吧!」
滿有把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具有絕對成功的信心。如:「對這次考試,我滿有把握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抓握、握持。如:「把酒」、「把握」、「把手言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掌管、控制。如:「掌握」、「把握」。《文選.揚雄.解嘲》:「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化〉:「率邪以禦眾,握亂以治天下。」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害兒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 力。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問題,才有利於在兒童人格內部形成意志品質。艾瑞克森把意志定義為:"不顧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懷疑 心理而堅定地自由選擇或自我抑制的決心"。學齡初期(3~5歲):主動對內疚的衝突在這一時期如果幼兒表現出的主動探究行為受到鼓勵,幼兒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成人譏笑幼兒的獨創行為和想像力,那麼幼兒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裏,缺乏自...
既往不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麼木材比較好?」他回答說:「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時是用松木,殷商時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讓人民『戰栗(通「慄」)』。」孔子後來聽到宰我這番話,覺得他隨便猜測古人的用意,毫無根據,十分不妥當,就說:「已做過的事就不便再解說了,已經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對已經過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說話小心,對沒有把握的事不要亂加臆測。「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個成語,表示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的意思。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畫竹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後比喻計畫周詳,有成功的把握。語本宋.晁補之〈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例]對這場比賽,他早已胸有成竹,一定可以獲勝。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稍縱即逝,難以把握。[例]富貴功名如浮光掠影,轉眼成空。
畫龍點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壁上畫龍,並為其中二龍點上眼睛,龍便破壁乘雲飛去的故事。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梁》。後用以比喻繪畫、作文時在最重要之處加上一筆,使全體更加生動傳神。明.張鼐〈讀卓吾老子書述〉:「夫一古人之書耳,有根本者下筆鑑定,則為畫龍點睛;無根本者妄意標指,則為刻舟記劍。」亦比喻做事能把握要點。《兒女英雄傳》第三○回:「這日安太太吩咐他給岳父母順齋,原不過說了句『好好兒的弄點吃的』,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