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招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認罪狀。《警世通言.卷三三.喬彥傑一妾破家》:「高氏抵賴不過,從頭招認了。」《老殘遊記》第一六回:「我勸你們早遲總得招認,免得饒上許多刑具的苦楚。」也作「招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承認罪狀。如:「招認」、「不打自招」、「這廝口風緊得很,怎麼逼都不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識、分別。如:「認識」、「認字」、「認人」、「辨認」、「認路」。
表示同意、接受。如:「認可」、「承認」、「認錯」、「認輸」、「認罪」。
當作、以為。如:「認為」、「錯認」。
沒有血緣關係而結成親屬。如:「認乾媽」、「我想認你的小孩當乾兒子。」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為奸 相反詞水火不容/格格不入/冰炭難容 例句這幾個小偷,原來是沆瀣一氣的,怪不得都守口如瓶,不肯招認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武后稱帝時,周興和來俊臣同時擔任審理訟案的司法官,都是當時有名的酷吏。天授年間,有人控告周興有意謀反,於是武后下詔要來俊臣審問周興,周興不知此事。來俊臣趁著和周興一起吃飯時,問周興道:「犯人不肯承認罪行時,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對付他們?」周興說:「這容易,你拿一個大甕,在四周升炭火將它烤熱,命令犯人站在裡面,還怕他們不俱實招供。」來俊臣聽了,立即命人取來大甕生火。等準備好,他站起來跟周興說:「朝廷送來公文要我審問你,現在請你進入這個甕中吧!」周興嚇得立刻跪在地上叩頭,老實的招認罪行。後來「請君入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也用來比喻使人陷入已設計好的圈套。
承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認、招認。《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為前生欠他債負,若不當時承認,又恐他人受苦。」《紅樓夢》第六一回:「我只說是我悄悄的偷的,嚇你們頑,如今鬧出事來,我原該承認。」
關漢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死到臨頭還想著婆婆。她的堅強的反抗精神表現在她面對張驢兒父子的威逼,毫不屈從,在嚴刑逼供下也決不招認,對誣陷她的張驢兒始終充滿了仇恨,在臨刑時又立下了感天動地的誓言,最后終于報仇雪恨。竇娥對社會黑暗的認識也是逐漸的。她起初對官府存在幻想,提出和張驢兒“官休”,當到了官府,在一頓嚴刑拷打之后,她明白了“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的黑暗現實。當被押赴刑場一切希望都破滅之后,她對現實提出強烈的控訴:“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
不打自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用刑,就自己招認罪狀。《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劉爺看了書吏所錄口詞,再要拷問,三人都不打自招。」《官場現形記》第二三回:「現在說不得,只好驚動我們老太太了,我們老太太,至誠所感,人不忍欺。等你見了我們老太太那時不打自招,不愁你不認。」
逼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迫嫌犯招認。如:「偵訊刑案,要講求證據,不可逼供。」
招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招認、承認。《西遊記》第八六回:「汝等見他,須要行個大禮,叫他聲『孫老爺』,他就招架了。」《警世通言.卷七.陳可常端陽仙化》:「他若欺心不招架時,左右做我不著,你兩個老人家將我去府中,等我郡王面前實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