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97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指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出錯誤的地方。《北史.卷三五.王慧龍傳》:「指摘經史謬誤,為讀書記三卷,時人服其精博。」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張衡指摘於史職,蔡邕銓列於朝儀,博雅明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指出、批評。如:「指摘」。明.王世貞《藝苑巵言》卷一:「詩不能無疵,雖三百篇亦有之,人自不敢摘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指紋」、「食指大動」。
用手指頭直比。如:「指鹿為馬」、「牧童遙指杏花村」。
朝向、對著。如:「時針正指著十二點。」、「請你不要用槍指著我的頭。」
點出。如:「指點」、「指明」、「指教」。
希望。如:「指望」。
直立起來。如:「令人髮指」。
斥責。如:「千夫所指,無病而死。」
無懈可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任何缺點可讓人指摘或挑剔。[例]這計畫十分嚴謹周密,簡直無懈可擊。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uò shǒu釋義︰猶「手足無措」。見「手足無措」條。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一六.指摘科場》:「向來所居為奇貨者,一旦喪氣失志,無所措手矣。」
危言聳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自來責備之嚴每在賢者。前此欽奉上諭,十月皇太后六旬慶典,尚停點景誦經,臣下何敢不移孝作忠,以免為人指摘。用敢布其腹心,為此不情之請。可否俟防務稍鬆,再行回秣。
詬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恥辱。《禮記.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引申為譏罵、指摘。宋.蘇軾〈與李公擇書〉:「非兄,僕豈發此?看訖,便火之,不知者以為詬病也。」也作「詬厲」。
挑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苛求責備,吹毛求疵。《官場現形記》第三五回:「現在開了這個大門,以後儘多儘用,部裡頭還能再多來挑剔我們嗎?」《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幸而這先生是濟川拜服的,有些錯處,可以將就過去,也不來挑剔先生了。」
2.撥弄。如:「挑剔燈火」。唐.姚合〈天竺寺殿前立石〉詩:「苔黏月眼風挑剔,塵結雲頭雨磕敲。」
3.雕琢、塑造。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體態是二十年挑剔就的溫柔,姻緣是五百載該撥下的配偶。」
批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評論是非好壞。通常針對缺點、錯誤提出意見或加以攻擊。《紅樓夢》第一九回:「天下山水多著呢,你那裡知道這些。等我說完了,你再批評。」《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我這門樣一鬧,學堂中人一定要批評我,把我從前的名聲,一齊付之東流了。」
2.對文學或藝術品加以分析、比較及評價。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齣:「俺小店乃坊間首領,只得聘請幾家名手,另選新篇。今日正在裡面刪改批評、待俺早些貼起封面來。」
節外生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生枝」。見「節外生枝」條。 01.《石點頭.卷七》:「陰統於陽,而本於乾,亦非題外生枝。以此而加指摘,則一榜盡關吏議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